阅读记录

第39章 相见不如不见[2/2页]

锦绣情缘 西陵小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如同两颗黑色的珍珠浸在水中,清澈迷人,“嗝……!”该死,又噎住了,素兮攥着粉拳开始掂自己的胸口。
      “快喝点水!”子元将茶壶递了过去,等不及拿杯子便将壶嘴儿送到素兮的嘴边喂了下去。
      “好多了吧!”看着她一脸劫后余生的舒坦,子元问道。
      “不噎了……”素兮尴尬的想翻白眼儿,接过他手里的茶壶放在桌子上,“你怎么又回来了?”说出口后又连忙用手堵住了自己的嘴巴,心里也觉得自己糊涂,这里可是洞房,他是新郎当然要回来。
      “我觉得你是累坏了!”子元笑着摇了摇头将矮了自己一头的人抱了起来向床边走去。
      她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愈发水灵灵的,紧张地揪着自己的衣襟,子元莫名其妙的想笑,又怕她觉得尴尬,便闷在胸口里,直到将素兮放在了床上,用大红的喜被将她裹严实,坐在床边像哄一个孩子一般用手遮住了她的一双眼睛,“累了一天了,好好休息!”
      温柔的语气,掌心传来的温度,素兮觉得安心的想要立刻睡去,即使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掌心中的人呼吸一点点的安静下来,子元缓缓地移开自己的手,却被素兮闭着眼睛一把抓在手里,“别留下我一个人!”不像是梦话,却也没有清明的看着他。
      “我就在帘外的睡榻上,你安心睡!”子元握了握她的手,贴近在素兮的耳边说道。
      新婚之夜,风流成性的魏王子元在内殿珠帘外的卧榻上将就了一晚上,一早上醒过来腰酸背痛的子元也觉得自己荒唐,可他还是在宫娥沉默的诧异中洗漱更衣,然后亲自去叫醒里面还在酣睡的人。
      素兮睡着的样子一双像个小孩子,尤其是在大红的床上,白皙的肌肤如同破壳的鸡蛋一般水嫩娇柔,长长的睫毛伏在肌肤上乖巧安静,让人对她那漂亮的过目难忘的眼睛遐想无限,红嘟嘟的双唇贴在锦被上,如同涂匀了胭脂后的颜色,“素兮,醒醒,天亮了!……快醒醒!”
      她倒是不认床,睡得安然甜美,子元来了兴致,用手指掐着她的脸蛋儿,又拍了拍她的脸颊,他答应陈王等素兮过了十五岁生日再行周公之礼,现在这样捏捏她的脸应该不算是不遵守约定的吧!
      “凤盏你在让我睡一下下啦!”床上的人嫌烦的打开她的手翻了个身继续睡了,子元握住她娇小的肩膀摇了摇继续喊道:“素兮……这里是魏宫,不是京华宫!”声音虽小可效果不错,床上的人几秒钟过后腾地一下坐了起来,双手撑在身后看着离自己不远处子元那张又近又帅的脸。
      对哦!昨天她嫁人了来着,大婚后的第一天可是要祭天的,“我马上起来!”素兮用下巴示意他走开。
      “王上!要事求见王上!”外殿传来一阵喊声,子元听得出来是自己贴身是从从善的声音,大概是出了什么大事,不然从善不会这般不合时宜的大喊大叫。
      子元等不及宫女慢手慢脚的为自己穿戴好衣冠便出了内殿,从善一见他便扑通的跪在地上回禀道:“楚国的大军昨夜悄声开拔,如今已经到了陈国的城外了,若是再不派兵过去恐怕明天就能看见楚国的黑龙旗插在魏宫的城下了!”
      子元表情一僵,没想到万俟储玉根本没有忌惮三国联盟,反而是迅速的兵临城下,“先不要祭天了,马上召集大臣议事!”
      ‘兵临城下,站在玄关外听得一清二楚的素兮心惊肉跳,身旁的宫娥跪在地上不敢言语,“王后,先穿好衣裳吧!”站在身后的槿娘劝了一句,素兮点了点头。
      ……
      朝阳宫内魏王子元高坐在王位上,两班大臣跪坐在地上,地中间还跪着一个,“本王凭什么相信你?!”子元面色凝重的问道,语气凌厉而且怒不可遏。
      “臣愿意用性命担保,臣下安插在宛城的细作确确实实见到柏晨公子在战事最紧张之际出现在宛城,而且他还在宛城外逗留一日,若不是与楚国私下勾结,当时的宛城已经被楚人控制,一向谨小慎微的柏晨公子怎么可能贸然出现在宛城,所以还请王上明鉴!”
      子元牙根紧咬,看着呈上来的证物——一件带有楚国图腾的黑色斗篷,他很难不去相信左信的话,甚至从一开始他就从不相信齐国,柏晨公子的野心怎么可能趋于三国并存,他不过是勾结楚国里应外合的吞并魏、陈,最后在联合唯一的赵国来制衡楚国,做到真正的天下三分。可此时他到底应不应该发兵?
      “就算……本王要出兵,以什么样的名义?总不能师出无名”,下面鸦雀无声无人回应,毕竟刚刚齐国还涉嫌通楚,该不该出兵都是个问题,若是这时候贸然进谏恐怕容易出错,众大臣只能安静无声。
      “归宁!”门外一个清脆的声音,正是晨起之时,朝阳宫本就坐北朝南,此时来人的身后溢满阳光,远远看去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
      “王上可以归宁的借口出兵!”素兮拖着长长的裙裾迈进了朝阳大殿之中,华服丽裳,头戴凤冠,“臣妾远嫁魏宫,因思念陈国提早两日归宁,魏王心中挂念便派重兵护送以保证安全。”

第39章 相见不如不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