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胡教授还在黑白灰美院里执教。
那时候的他已经功成名就,誉满天下,他的作品是收藏市场和拍卖市场的新贵宠儿。
不过胡教授向来低调,也不愿意过分的把自己暴露在大众的视角,不出镜,不露面,不接受采访,不接受拍摄。
他一直保持着自己该有的样子。
好在美院里大神大佬艺术家们诸多,有低调的也就有高调的,所以胡教授也并没有被过份的打扰到。
那一年黑白灰学院的新生里,来了一个叫孟素的年轻人。
这个人的画法、对色彩对塑造的理解,与胡教授惊人的相似,两人画出的画,旁人几乎分辨不出来。
有趣的是,两个人都是心比天高,目空一切,却也相似的低调。
于是英雄惜英雄,孟素和胡教授成了最好的朋友,他俩躲在画室里,一起讨论着那些大师的名作,一起探讨作画的技巧。
当时胡教授的画作非常有市场,但是他的作品数量非常的少,原因是胡教授对自己的作品过于负责,没有百分之百的灵感,绝不动笔。
可是当时他的作品的成交价格已经越来越夸张,各方都要求胡教授多多加大产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校方觉得这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个人的成功也会让美院的名气更大;而社会方更加现实,哪怕作品质量差一些,但是你署个名字,换来的都是数不尽的金钱。
胡教授对这一切置之不理,一切按照自己的轨道正常进行!
恰巧那时候,国外知名画廊和院方领导私下签约了一份绘画合同,要求美白灰美院能够每年交出相应数量的作品,并且点名要求必须包含胡教授的数张画作。
胡教授对这一切根本不予理睬。
这个时候孟素站了出来,他表示可以替胡教授做伪,因为他俩的风格近似,而孟素又是一个模仿他人风格的高手。
胡教授拒绝了,他语重心长的说:
“艺术家有师承的话很可耻,如果我教的学生作品都像我的话,那是我教学的失败!”
时间越来越紧迫,胡教授就是刚正不阿,和美院方较劲。
不知道院方用了什么方法找到了孟素,或者说可能是孟素找到了院方。
院方导象征性的问询了一下胡教授的意见,没想到胡教授一口回绝,并放出狠话,只要他们敢弄虚作假,他就公布于众。
院方领导认为合同要紧,没有理会胡教授,便私下继续联系孟素以胡方桥之名做伪画。
孟素也确实有才华,用了几星期的时间,就能把胡老师作品中的精髓模仿的惟妙惟肖,而且还在他的基础上创作出来新高度。
双方都圆满的达成了目的,剩下只有胡教授一个人痛苦。
胡教授心软了,如果他真的把这事捅出来,自己的麻烦倒是小事,学生孟素一辈子就活在污点之下了。
没想到孟素并没有心存感念,还厚颜无耻的告诉胡教授:
 
你想吃爆米花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