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4章 长城失守[2/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量已开始向日方倾斜。
      之前是日军希望通过战争压迫华夏承认满洲国合法,这时变成了华夏渴求靠防御维持暂时的现状。
      华夏方面忧虑战局扩大,终于提出停战要求。蒋光头委托陈仪即对驻上海武官根本博透露了停战意图。其后,在北平的何应钦也为停战非常焦虑,并为此曾通过日本驻北平武官永津佐比中佐多方策动。关东军并不介意华夏方面的停战活动,毫不减轻对其军事重压。
      华夏方面担心势如破竹的日军会继续攻击平津,于是请英国大使兰浦生出面安排中日和谈。从4月19日开始,中日双方在上海进行秘密谈判,日本提出4项停战条件,并坚持中方先从长城前线撤军。由于日本军方高层此时并未达成一致共识,所以日军坐下来谈判本身就是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中方因为关东军的进攻缓慢下来,也不知该以什么样的条件推出谈判筹码,所以和谈不可能有结果。
      东京方面,由于日本天皇昭和裕仁担心日军的继续扩张会招致国际社会的更进一步压力,并难保已经获得的利益。
      4月19日敕令侍从武官长奈良武次要陆军省适可而止,撤出滦东。21日,日军占领滦东的第6师团撤回到长城以北,华夏部分军队于是渡过滦河又收复了滦东。
      按照天皇的旨意,陆军省与小矶国昭重新制订了“以迫和为主”的下一步作战计划。即进攻作战并不是要占领地域目标,而是要给对方以沉重打击,使之丧失进攻能力和反击意志即达到目的。然后,重新恢复对“满洲国”的警备。
      4月24日,蒋光头在南昌秘密会晤他的把兄弟、东京振武学校的同学黄郛,嘱托他出面负责与日本人和谈事宜。4月25日,军政部次长陈仪受何应钦之托与日本驻上海公使馆武官根本博再度接洽谈和,关东军本有了和谈之意,但遭到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永津中佐的反对,最终日本陆军省决定暂时不予和谈。5月3日黄郛正式出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停战。
      5月3日,因关东军在热河及长城沿线作战取得的辉煌成功,武藤信义被天皇授予陆军元帅军衔。同日武藤信义下达对长城沿线华夏守军的作战命令,并将在黑龙江的第14师团之28旅团调至长城一线增加进攻部队,以其速胜。
      6日,关东军以华夏军队在前线仍有挑衅行动为借口,表示关东军需要再次出击。7日,日军中断和谈并沿着长城发起全线进攻。尚未得到休整的华夏守军已经疲惫不堪,加之蒋、何命令各部队给日军让出缓冲地带以求和,因此守军根本无心恋战,冷口首先被突破。
      在复得的滦东地区的少量守军未做抵抗便退回到滦河以西,日军复得滦东。
      12日.日军第6师团、混成第14旅团、第14师团第28旅团等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快速向西推进。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边打边撤。
      16日,日军占领了唐山市滦河以西的丰润区和遵化县。到22日,日军又相继占领了唐山市最靠近天津的玉田县、天津市北部的蓟县、北平市的平谷区和廊坊市所属的三河等县城。
      古北口方面,5月10日,日军第8师团主力夜袭古北口南的大、小新开岭第17军阵地,守军顽强抵抗了3天,损失惨重,无力再战,遂下令后撤。
      日军于19日晨占领密云。北平军分会一方面紧急调集傅作义第59军在密云通往北平的必经之路怀柔区布防,协助第26军萧之楚部保卫北平。另一方面请求军委会派兵增援,蒋光头急令杨虎城所部冯钦哉第42师和zy军主力第87师、第88师等部北上,保卫北平。
      知晓日军向北平方向袭来。5月15日,第73师进入平古大道怀柔西北牛栏山经石厂、高各庄一线构筑阵地。17日,主力在后方30余里构筑第二道防线。傅作义将曾延毅第218旅、叶启杰第210旅部署在一线阵地左右两翼,金中和第211旅部署在二线主阵地。
      傅作义非常重视知己知彼,所部到昌平后,专门派人到各部队广泛搜集日军作战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深知日军装备优势显著,须用良好的工事弥补我方装备悬殊。针对日军的飞机轰炸和坦克冲锋的特点,他提出了“七分用土,三分用枪”的对策。
      为修筑好工事,傅作义亲自带参谋人员和工兵到牛栏山现场察看地形,设计出多种样式的掩体和战壕,绘制成图,连夜下发到各连。在上万名当地劳动力的帮助下,各团营连按照要求,在20日前抢筑了相当规模的三线纵深配备阵地,还在阵地前挖出4米深的外壕两道,外壕外面另埋地雷。
      ps大将作者红色十月携《荣耀》归来!!!!

第434章 长城失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