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8章 不断挑衅[2/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事急矣,你是打拳,还是耍刀?”
      西北军猛将董升堂毫不含糊,开口道:“先打拳,后耍刀。”说罢,董升堂跃出圈子,打了一套流行于西北军中的拳术。
      其后,独立第26旅旅长李致选少将也打了一套漂亮的花拳。源远流长的华夏武术,远非日本人所能比。
      气焰嚣张的日本军被镇住了。
      几个初到华夏的日军下级军官似乎并不服气,又跳出来耍起了日本人的剑术。
      这几个年轻尉官不知深浅,其劈、刺动作总是指向华夏军官,显得极缺教养。董升堂这时不知从哪儿找来一片大刀,呼呼作响、刀刀带风地舞将起来。
      董升堂的大刀,又勾起了不少在座的日本军官对当年喜峰口华夏军大刀阵的可怕回忆。董升堂入座,李致远手*刚刚打成的“柳叶刀”,扑进大厅zy,来了套十分叫座的“滚堂刀”。
      李致远从10岁起就在练这套刀法,所以舞起来既精又猛,毫不费力,把在座的日本军官都看傻了。
      武戏到此收场,日本人寻衅施威,却没在华夏军人面前讨得半点便宜。见武的不行,日军中几个略通书法者又提出比比书法,想在文戏上压华夏军人。
      这更是班门弄斧,就在日本人对着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之时,坐在一旁的北平名流吴佩孚出场了。就见他当众挥笔,一笔独成一行,转眼便展开了一个大条幅。吴佩孚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一行醉笔是龙飞凤舞、气势磅礴。那几个沉不住气的日本军官竟动起了手,急欲把这件精品收归己有。
      场内一时有些乱。这时,几个日本军官冲出桌席,直奔最高长官就坐的zx,吆喝着把宋哲元、秦德纯一一高举起来,口中还大喝着号子。
      见此情景,10多个华夏军队的旅、团长们互递眼色,也冲至主桌,连拉带拽地拖出边村旅团长和松岛顾问,吆喝着把两人抛向了空中,接住再抛起……。
      会场空气一时万分紧张,双方如临大敌,颇有一触即发之势。
      关键时刻,宋哲元见气氛不对,急忙开口,再次强调华日应该亲善,并夸张地赞扬了这次联欢会的圆满。日军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也以类似的口吻作了最后总结,并建议类似的联欢活动今后常搞。
      众人不欢而散。联欢会不但未使双方的紧张气氛缓和下来,反而加剧了华北地区华日两军的敌对紧张状态。回去的路上,何基沣小声地对身边的冯治安师长嘀咕道:“日本人绝不是善人,这一仗早晚要打。”
      冯治安瞪了对方一眼,叹口气道:“别说了!这种事还是别发生为好。唉,只怕这一天来到时,我们还是这么被动。华北要是变成东北,那我们将何以面对国人,面对祖宗?!”?
      1937年,一场政治变革和军事危机降临在了华夏大地上。
      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爆发促进了华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华夏在被日本军国主义欺压多年之后,终于进入了战争准备状态。这时,蒋光头和南京国民zf才发现多年的内战和“wj”h军,已使国内财政拮据、国防废弛,军队乌七八糟毫无战斗力。
      为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华日全面大战,蒋光头下令紧急整顿军备,整编国民d200万编制杂乱、缺乏训练的庞大陆军。但日本人似乎不愿错过时机,不愿给南京zf赢得喘息的时间。
      他们一面在外交上对南京zf频频施压,以谋求更多的在华权益,一面在华北、在这片日本人涉足最深的地方加紧战备。关东军大批越过长城各口、虎视关内,虎视华北。
      日本朝鲜驻屯军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维持朝鲜的统治。也在鸭绿江畔蠢蠢欲动,几个师团的演习方案总是以华北、以华夏内地为背景。
      1937年上半年,日本国内各港口也多为军方征用。一船船士兵、装备及军用物资装上卸下,煞是忙碌。日本国内正马不停蹄地开始向战时体制转变。
      1937年4月底,日军华夏驻屯军开始在华北频繁地举行演习。演习从最初的白天发展到黑夜,直至后来的彻夜不断。
      演习环境也由一般的室内发展到室外,直至直接以宛平城等为攻击目标进行演练,枪弹也由最初的虚弹发展到实弹。
      丰台、宛平一带,一时枪声不绝、杀声不断。平、津其他地带,日军非法演习等军事活动也是日甚一日,平津、华北,一时像是被置于一只硕大的火药桶上,随时都有天崩地裂般爆炸的可能。
      ps:求鲜花!!!!

第478章 不断挑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