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7章 冯玉祥[2/2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秋一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安慰左右道:“当战事初起,我即抱定牺牲决心。
      现虽处危险环境,但心情反觉舒畅。万一有何不测,我当高呼华夏民族万岁的口号。虽以身殉国,也当留这壮丽的口号为我民族祈求解放的最后呼声。不怕,不怕。”敌机在周围投弹十余枚而去。冯玉祥便率部于硝烟弥漫中冒险前进。
      行不多远,敌机又至,冯与左右至一瓜田里暂避。日军飞机飞得极低,机上的人和枪都清晰可辨,盘旋了几分钟后逸去,冯等始乘车前进。
      没多久,冯玉祥的长官部一行人便远远地望见了上海前线指挥官张治中、张发奎、杨虎等人,一班人马在一个小村里召开了会议。
      身为新长官,冯玉祥热情地对前线战将表示了问候:“诸君为国拼命,至堪嘉尚。我故亲冒到前方来看看诸位,大家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张治中素仰冯老将军抗日英名,开口道:“副委员长公忠为国,我们素所钦佩,决竭诚听副委员长指挥。”
      张发奎将军嘘寒几句后,便在图上将部署情形报告冯玉祥,并说虹口汇山码头之敌大举反攻,我警察总队不支,第87师正增援中。
      冯玉祥当即决定将戴民权一师归张发奎指挥,钱塘河以北地区归张负责,以南地区归刘建绪负责。
      冯玉祥抵达嘉兴视察,在双桥车站再会张发奎。张发奎将军就入沪数日所见,向冯玉祥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前方指挥不统一,恐误大事深为忧虑;二是所部缺乏炮兵,如敌登陆,非至近距离则无法射击。说到前方的指挥问题,冯老将军颇具同感,好在现在他以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替部属说话、谋求解决,自然便利了许多。
      当下,冯玉祥一口答应张一定与蒋光头商量,分别予以调整和补充。
      冯玉祥说到做到,日后,他替部属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当时,许多深谙国民d军中之道的人都知道,淞沪前线多为zy军、两广军,冯玉祥乃西北军老人,指挥调度的日子不会好过。
      统率沪宁杭战事的国民zf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进驻无锡。对于这位北方的抗日名将和自己的上司,张治中钦佩冯玉祥的爱国抱负。得知冯将军从北方到江南赴任,他立即致电祝贺,张治中欢迎他早日履任。
      对于爱国将军冯玉祥来说,此番上任,他也有难言的忧虑。统率的部队中,他只有王修身和冯兴贤这两个师熟悉,只有这两个师是他西北军的旧部,其余几十个师与他都没有历史上的关系,在各人头上一方天的年代掌握不是自己的部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不管怎样,重任在身的冯玉祥,立即到前线视察战事。听到震动大地的隆隆炮声,已经55岁的冯将军顿时意气奋发,他对身边的参谋人员道:“我多年来为抗日工作奔走,今日听到了民族的怒吼声,我何等的痛快!”
      正在这时,敌机低飞而来,冯玉祥将军只在树下躲避了一下。等敌机飞走,他又乘车前进。行走不远,又有两架敌机跟踪而来,在头上盘旋不走。左右人员立即和冯玉祥一起进入路旁的小屋隐蔽,十多颗炸弹在房前屋后爆炸。
      8月15日到苏州。第二天,他去城外视察张治中的司令部。张治中不在,参谋长道:“张司令上前线去了,前线战事十分激烈。”
      冯玉祥在院子里外看了看,道:“你们这个司令部应当挪一挪,以免被炸。”
      冯玉祥带着随从向上海前进。汽车刚刚开出三华里,头上乌鸦般的日军飞机由东向西飞来,一阵地动山摇的爆炸声后,浓烟烈火冲天烧。28架日机狂轰滥炸,把张治中的司令部全毁了。
      冒着硝烟,汽车继续前进,日军紧追不放。将军和他的随从只好疏散到瓜田里躲避,一架敌机低空飞行,连驾驶员和飞机上的机枪都看得非常清楚了,可敌机没有扫射轰炸,盘旋了几圈就飞走了。
      车行不远,张治中和守卫浦东的第8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还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在途中迎接。他们在南翔附近的一个小村里亲切叙谈。
      对于冯玉祥来说,到南翔视察战事既是公务和礼节,也是他多年来力主抗战的一种感情满足,他很振奋。
      返程的路上,6架敌机一直跟着他的小车盘旋轰炸。冯玉祥不顾一切,命令司机冒着枪弹驱车前进。“敌机如果投弹,自难幸免,我当高呼华夏民.国万岁,虽以身殉,我留这壮丽的口号,作为我民族祈求解放的最后呼声。”冯将军对他的随从说。
      冒着战火硝烟,冯玉祥在战场上奔走。17日晚上从嘉兴回到无锡锦园,只见附近弹坑累累,小桥炸断,水面上漂浮着几百条死鱼。一问,才知当天下午4架敌机来这里狂轰滥炸!
      国民zf的德国.军事顾问富肯豪森来到淞沪前线视察,他对冯玉祥道:“你这样亲上前线,未免太危险了。”
      “前线是危险,我却觉得快乐。”冯玉祥笑笑说。
      蒋光头称冯玉祥为“大哥”,他得知冯将军亲临火线,便打电话要冯玉祥注意保重,他还道:“前方的将领都太年轻,勇敢有余,经验不足,望大哥多多指教,不要客气。”
      “我见到的就说,决不客气,请您放心!”
      忠诚和宽厚的冯玉祥为战争的胜利*心,前线的官兵吃不上饭,他提议做大饼,送和吃都方便。对日军的坦克,他提出用四条办法对付:炮打其侧面;用麻袋包地雷,等坦克过来时炸它;将长短不一的铁轨埋在路上,使坦克不易通行,而可颠覆;用松香等易燃品投掷坦克,放火燃烧。他对部队道:“为了防敌人的坦克,战壕要4丈宽,2丈深,前后设假阵地,20里筑一道。”
      德国顾问富肯豪森认为这些办法太土,他主张要现代化的:“只有现代化才能与日本较量!”
      冯玉祥苦笑了一下:“华夏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工业赶不上日本,因此战术也不同于日本。喜峰口一仗,29军的大刀也很奏效!”
      对在前线所见到的和想到的情况,他不断向蒋光头呈报:“高射兵器不足”,“增加数线工事”,“多设医院,准备干粮”,“兵贵精,尤贵多”,“实有速增重兵之必要”。蒋光头复电冯玉祥:“尊见极是,特复。”
      冯玉祥深感痛心的是,前方军事太混乱了,许多部队增援上来,便不知到哪里受命。昆山车站上停着三列兵车,敌机飞来,一阵轰炸,官兵死伤累累。嘴唇上留一抹一字胡的张发奎两手一摊对冯玉祥道:“归我指挥的部队,多数都不认识,熟悉的只有一个排。前头的一个炮连不知到哪里去了,是不是您下令调的?”
      “不知道。”冯玉祥颇为惊讶。
      查来查去,才知道是大元帅蒋光头越过战区和各级直辖长官,把一个炮兵连调走了。
      冯玉祥连连摇头,这又一次勾起了他心头的隐痛。面对着他的参谋随从,他坦荡地道:“只要能抗日,军队不一定要我指挥。只要能救国,不必自己处很高地位。这里的军队,我都不太熟,如处处听我指挥,必然会败了大事。”
      他对张治中和张发奎道:“你们有什么意见和困难,我可以想办法。我有什么意见随时说给你们听,我们的目的是怎样战胜敌人,怎样使国家转危为安,怎样使民众出诸水火,至于斤斤唯名义权位计者,应以为耻!”
      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所有的人。一颗爱国之心,表达了他的赤诚。
      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对冯玉祥有自己的看法,也许是桂系对北方将领有一种本能的隔阂。就在冯玉祥到张治中的苏州司令部视察时,白崇禧奉蒋光头的命令,坐着吉普车从南京到上海前线慰问官兵,第一站要到的当然是第三战区司令部,蒋光头特地要白崇禧转达他对冯玉祥将军的问候。
      可是冯玉祥不在,白崇禧只见到了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过了几天,白崇禧再去苏州拜会冯玉祥,冯玉祥仍然不在。他问顾祝同:“委员长要我前来慰劳他,并听取他的意见,何故两次不见?”顾祝同沉默了一会儿,似有难言之意。
      但他还是实话实说了:“冯长官怕敌机空袭,白天一般不在战区长官部,住在宜兴的张公洞里,夜间偶然到战区长官部来,私章交给我了,公事全由我处理。”
      “走!”白崇禧手一挥,汽车向宜兴飞驶。
      走了两个小时才到张公洞。一阵寒暄后,白崇禧转达了委座的慰问之意,冯玉祥没有任何表示。
      张公洞在宜兴西南40多里的禹峰山,石洞可容数千人,因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所以名张公洞。
      这次见面使白崇禧加深了一种印象:冯玉祥是否因指挥不灵而不去战区?回南京后他把这一感觉告诉了参谋总长何应钦,何应钦向蒋光头建议:调冯玉祥去山东、河北的第六战区。
      蒋光头采纳了这个意见。

第507章 冯玉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