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手势,两个士兵猛扑上去,一刀就结果了敌人性命,并把他的枪和手雷都夺了过来,迅速冲近了兵营帐篷。帐篷区鸦雀无声,鬼子正在酣睡。他们把兵力再分为两组,投弹组每组二人,分别去守住帐篷门口,先后往里面各扔了一个手榴弹。
睡梦中的鬼子怎么也没想到在军中核心阵地,这最安全的地方会遭到如此严重的偷袭,被炸得惨叫连连,没死的纷纷往帐篷外逃窜,而守在帐篷门口的士兵,用刺刀见一个挑一个!运气不好的日军,甚至可能同时中上好几刀。很快这个山炮中队的鬼子就基本被肃清完毕,中队长坂本中尉也当即毙命。只有没炸死而还来不及冲出帐篷的少量鬼子侥幸活命。
李卫东见偷袭得手,一声“撤!”大家就迅速撤退,临走时往骡马场也扔了好几颗手榴弹。有人问了:打仗,何必对动物这么残忍呢?确实,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它现在已经是敌人的朋友,在为敌人效力,不杀它,它拖着大炮,就是对自己部队的犯罪呀!
李卫东这边一干人马偷袭得十分干脆利落,负责骚扰的二排也没闲着,他们见山炮阵地那边打响了,于是端起各种武器朝敌人的帐篷就开了火。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李卫东又是命令大家尽可能地给敌人制造混乱,于是这个排分成了三个组,不断跑来跑去射击,时不时再扔出去一通手榴弹,似乎一个排演变成了无数个排,直打得敌人惊恐万状。
李卫东这个排一边撤,一路上也没闲着,尽可能地给敌人的驻军开枪和投弹,趁着敌人还没有组织起反攻就已撤出来了。在外线负责警戒掩护的的那个排,没见着自己的部队,也没见着敌人,于是也用机步枪朝敌人帐篷方向打了起来,声援他们的行动。
正在休息的池上贤吉少将,被激烈的爆炸声和枪声惊醒,而且有子弹嗤嗤地飞到自己的帐篷,打得帐篷啪啪作响,不禁大惊,一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偷袭部队?正在这个时候,95师的阻击官兵见敌营这边枪声大作,知道有友军偷袭,也赶忙把小山炮、迫击炮、重机枪等重火力都一齐招呼了过来,掩护友军行动。堰?上日军前线的重火力也开始向95师守军反击,只听得枪炮声震耳欲聋,顿时整个第九旅团乱作一团。
赵奇中连长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他并不为歼灭多少敌军,只是为了骚扰敌人,因此实际上是边打边跑边撤。从东北角的红家山,一直打到西南角的樟树冲,他们差不多绕着第九旅团打了了半个包围圈,搞得鬼子人心惶惶,一夜不得安宁。据说池上旅团长问卫士情况,要他判断偷袭的敌人有多大规模?卫士说:“估计有一个师!”
久经战阵的池上少将,当然清楚敌人真正并没有一个师;但是以小股部队敢于深入偷袭核心山炮阵地,还能四处游动骚扰,从容撤离,其战术效果,的确不亚于一个师!于是他下令:“各部严守自己防线,天明后务必击溃95师之敌再行南进!”
可是当面固守的95师二个营官兵,得知第6和第3师团都已渡过汨罗江,140师和新10师正在将军坪与敌40师团激战,阻其过江包抄37军,于是黎明前奉命放弃了现有阵地,改为去追击敌40师团的尾翼。
池上旅团长天亮起来,血红着眼睛,正想大开杀戒,却发现自己前面已失去了敌人。
湖南自古称为“湖广谷仓”,汉贾谊曾在此著《论贵粟疏》。抗战时期,为国民zf粮食、兵员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长沙是华中战略重镇,当粤汉铁路之要冲,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设于省会长沙。武汉、南昌会战后,国民zf在第九战区陈兵约50个师(约占全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长沙成为保卫战略大后方——大西南(云贵、川渝)的门户枢纽。
长沙,亦名星城,史载其地名最早见于《周逸王.王会篇》。秦设长沙郡,为全国36郡之一。辛亥gm以后,长沙省、县两级设治(湖南省,省会长沙县)。1933年,成立湖南省直辖市——长沙市,市区“东抵东屯渡,西达麓山背,北濒捞刀河,南包豹子岭”。至抗战结束时,长沙城的规模也大抵如此。
1938年冬,先是日军攻陷距长沙150公里的岳阳,引起长沙市民恐慌,谣言像狂长的水葫芦,疯传日军已*近长沙。而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的酆悌等人,未作调查、未作安抚、未周密组织,慌忙执行所谓“焦土抗战”的指示,于11月12日夜间,命令军警纵火焚城,意图让日军得到一座“空城”。这场大火一直到14日方才熄灭,长沙这座有2400年历史的古城(系华夏唯一一座几千年仍完全保留在原址的古城),房屋80%以上被毁,居民被烧死、踩死、淹死3000多人,伤近2万人。
而事实上,湘北日军无意南犯,仅仅是双方各以新墙河为界防备;国.军主力第4军守新墙河,汨罗江二线阵地亦甚稳。真正的长沙第一次会战,更是发生于下一年秋季的事了。当时国民zf为平息民愤,只好将酆悌(长沙警备司令)、徐昆(警备二团团长)、文重孚(长沙市公安局长)等人枪决,湖南省zfzx张治中难辞其咎,也受到去职处分。
由于12日在电报中的代码为“文日”,大火又发生于夜间,故史称为“文夕大火”。这场人为的大火,把长沙烧成了跟斯大林格勒及广岛、长崎一样出名,因为它们被并称为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损最重的城市。
正因为长沙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驻扎武汉的历任日军司令官都对它格外“器重”,莫不想击破它打通战略通道,或者是摧毁国民zf的抵抗意志!
1941年12月29日下午,阿南惟几司令与木下勇参谋长商量之后,觉得大军已突破汨罗江,长沙已近在眼前,似乎唾手可得。虽然他们也知道昨天开始,其后方的辎重给养已被杨森所部阻断,但长沙城防空虚,大军短期靠空投也可作战。长沙指日可下,倒过头回撤亦可全歼杨森的20军和37军,从而一石二鸟:既达成战役目标,又为新年开局谋一个“势”。就像一个围棋高手,不能在乎眼前几个“子”的得失,关键是你能不能取得“大势”,大势已定,则摧枯拉朽可矣!因此他们在还没给大本营和南京占领军总部请示的情况下,私自就下达了“向长沙果敢进击”的命令。
1942元旦前的长沙,北风呼啸,格外天寒地冻,似乎预兆着人间的苦难。停了两天的大雪又开始纷纷扬扬地飞舞,要是在往常,市民们早已经猫在屋子里喝茶、打牌、烤火了,享受生活,可是现在他们都在风雪中携家带口忙着最后的撤离。
却说蒋光头作为盟军在华夏战区的最高总司令,他对敌情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日军此次肇事,时间点是选在广州23军去进攻香港之后半个月,要说牵制我军围攻广州,实属牵强;战事一发端,地点却又从江西高安、修水开始,只小打小闹了一下即告收兵,充分暴露其佯攻是为助攻长沙的意图;敌军主力以三个师团、一个旅团和三个支队的兵力长驱直入,一反冬季不用重兵的惯例,如果仅仅是为到新墙河、汨罗江一带走一遭恐怕说不过去;关键是他的司令官是新官上任,急于立功。所以,从第3师团突破粤汉铁路开始,蒋即充分预估到了战局的进展大势,给予李卫东以及时的指导。
李卫东从27日开始就已完全做好了迎敌准备,他奉命召集各各军长以上指挥官在长沙举行防务会议,会议决定:(一)命令第10军死守长沙,缠住敌人;(二)确定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为决战地区。接着,李卫东于28日向第10军下达命令:“命令你军固守长沙,务求成功,望严令全体官兵认真作战,不得退缩,擅行后退者杀无赦,重伤兵员亦不得后送;政工人员负有督战职责,必须坚决执行。”并命令73军彭位仁部从益阳驰援,协防长沙;其余各军,严格按战区安排在各自的位置潜伏,待命出击。
此前,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恶战,已将战区参谋长吴逸志等长官部大部人员转移到耒阳、将省市zf及各厅局机关迁至茶陵,仅带必要警卫人员在长沙市郊二里牌设置战区指挥部。随着日军的临近,他索性把指挥部搬到岳麓山爱晚亭附近的防空洞,以便就近指挥长沙保卫战。
为鼓舞士气,坚定歼敌决心,李卫东于12月30日13时又通电训令各部:“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国际局势之巨。本会战职有必死决心,必胜信念。为捕拿战机,歼灭敌人,获得伟大战果计,经规定下列三事,分电各部遵办:(1)各集团军总司令、军长、师长务确实掌握部队,亲往前线指挥,俾能适时捕拿战机,歼灭敌人。(2)职如战死,即以罗(卓英)副长官代行职务,按之计划围歼敌人,总司令、军、师、团、营、连长如战死,即以副主官或次级资深主官代行职务。(3)各总司令、军、师、团、营、连长倘有作战不力,遗(贻)误战机者,即按gm军连坐法议处,决不姑宽。”这就是著名的“卅午忠电”,其必死决心深深激励了各部将士,并让蒋光头感动及褒扬。
12月31日下午,李卫东得到报告:日军主力已分别到达长沙外围附近,第40师团一部到达长沙以东的永安市附近,主力在上杉市以南地区;第6师团一部到达朗梨市附近,主力在麻林市以南地区;第3师团一部到达石子铺附近,主力在唐田庙附近。
“天炉战法”的关键,当然是要有一个高温的“炉膛”,这个炉膛就是长沙。一定要把敌人紧紧地吸引在这里,才便于调动其他部队赶来聚歼。从目前来看,敌人确实是一步一步地靠拢长沙这个核心区域了。
“天降大雪,天也将降大任”,李卫东站在岳麓山头贪婪地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他知道接下来没有太多机会呼吸到如此清爽甘冽的空气啦。他看着眼前这座五十万人的城市,房屋鳞次栉比,可惜又要遭受兵爨之灾!不禁喃喃自语:“李玉堂啊李玉堂,到底炉火能烧多旺?全看你的了!”
在第九战区,国.军共有三支zy军的“王牌军”布防,分别是74军(王耀武)、第10军(李玉堂)、第4军(欧震)。这几支部队在当时兵员足,训练有素,多为德式、美式和苏式装备,因此被称为“名城劲旅”毫不为过。
10军军长李玉堂,系黄埔一期毕业,所辖3个建制师(3师、190师、预备第10师)各有不同来历,但均名声在外。
第3师是第10军基本部队,系由第32军缩编而成。李玉堂最初为该师第8旅第16团团长,凭借战功于1931年7月由第8旅旅长升任师长,1938年7月,李玉堂升任第8军军长。基于在武汉会战南浔路战役中的上佳表现,李卫东以“泰山军”锦旗一面褒扬李玉堂。1940年5月,李玉堂带着第3师调任第10军军长,该师师长改为周庆祥。
第190师成立于湖南衡阳,前身是预备第4师,1938年1月改称第190师,1939年7月由第25军转隶第10军,曾参加武汉会战、冬季攻势、第2次长沙会战。现任师长为朱岳。
预备第10师,1937年10月于浙江杭州成立,宣铁吾、蒋超雄曾前后担任师长。该师最早隶属第10集团军,1938年编入第32集团军第79军参加反攻南昌战役。1939年6月,转隶第86军参加冬季攻势。1940年初,改隶第10军,参加了第2次长沙会战。1941年1月,师长改为方先觉。
第599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