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3 章 合理安排,大胆献策[2/2页]

傻柱从破处开始觉醒 三人成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姚美琴,我是何雨柱。”
      “姨夫,你好。”
      “那个周六中午是不是有一家定了寿宴的大概五桌客人的单子?”
      “我查一下,嗯,是的,一位姓周的同志定的桌,订的最好标准餐,三进院主屋和西厢一个通厅。”
      “中院主屋定出去了?”
      “没呢,中院主屋原则上现在不预定,只是到了关键时候用的,庆安说,每天可能有特殊客人来,要求比较高,才会定出去。而且包间有很多值钱的东西,一般不预定的。”
      “哦,是这样?那再好不过,你把周六中午的这个寿宴定在中院正屋,书香阁和酒香阁,然后把后面西厢的通厅也移到中院西厢这边过来。那天如果可能的话,餐馆保安要全部在岗,休息的也回来站岗,这个寿宴不简单,我们要用心接待,你和庆安说,主屋的两间包间的菜,我周六过来亲自做。你懂我的意思了吗?还有那天接待的小车,先不要安排其他事情,等这桌寿宴接待完了再说。”
      “好的,姨夫,我知道了,我周五再和大家强调一次,这批客人我们会用心接待好的,你周六是要过来是吧?要不要给你留一桌位置,让小姨她们也过来就餐,现在推了几个新菜,让她们过来尝尝?”
      “那也行,留一个桌子吧那就。”
      “好,我这里给你记下了,那周六见。”
      何雨柱觉得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而且小乔的亲妈也是何佑椿的原学校老师兼副校长,本身也值得何雨柱用心对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能只是说说,要落实到位。
      安排完了也就踏实了。这一天的工作是时间紧凑,安排的妥当贴切。
      桌上电话响了,何雨柱接了电话,
      “你好这里是西市区民政局,我是何雨柱。”
      “小何,徐平波。”
      “徐主任,没想到是你的电话。”
      “小何,你上周给我的报告,我看了,和曹主任也讨论了,确实有些激进,不过我和主任商量了,准备往上报,这里有个问题想亲自问你一下。”
      “领导,您说。”
      “你为啥觉得当下在西南的很多三线企业要开拓思路,走民用产品道路?”
      “领导,我觉得三线企业到八十年代已经完成了他们特殊的历史使命,但是现在三线企业的人员庞大,关门不行,分流也很有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军工转民用产品。因为这些企业拥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备,现在缺乏的是资金和项目,现在民用产品是主流,越早转型对三线建设者来说是越有利。这是我能想到的和看到的只能这么多。我这一次去了川省的乡下,那边的人们生活还是比较清苦的,交通不好,,收入不高,企业也不多,所以很多劳力都已经去了其他地方,如广州,武汉,深圳,沪上,京都,西安,成都等。这样对西南发展经济是不利的。”
      “嗯,你说的有道理,行,我知道了,那我就不署名了,我的意思你懂?也就是我们报上去,但是谁的名也不署了。”
      “好的,我原本就不要这个署名,领导你看着办。不过领导,我觉得虽然这个明天有所激进,你个人就不能担担风险,有时候可能有意外收获呢?如果领导有意署名,我会过去把文章的所有细节给你详细说一遍,这样万一有上级询问,你可以说出一二三。”
      徐平波在电话另一头听出了何雨柱的意思了,他深思了一下,“小何,容我考虑,有需要,我找你。”
      “好的,我等你电话。”
      这个建议还真的改变了一些事情的走向。这是一年后发生的事情。

第323 章 合理安排,大胆献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