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44章 苏报成规模了三[2/2页]

明末钢铁大亨 漫卷诗书万点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棒栗折色银:对棒栗等农产品征收的折色银两税。总额不多,税收效率不高,多数被地方官府挪用。
  从上面看,大明现有的税种全都完蛋了。必须有新的税种出来,不然别想解决财政危机。之后的皇帝们就一直在想办法从文官的代理人那里抠出钱来。
  严嵩、陈奉、魏忠贤等人都是皇帝搞钱的爪牙。
  明朝到了后期,皇帝和大臣的矛盾就是搞钱和搞谁的钱的问题。
  尤其是陈奉和魏忠贤,他们把矛头指向了开矿的那帮人,杀头抄家无所不用其极,搞的这些地方恶霸们,大出血不说,甚至好几代人白干了。
  如今,江南的士绅们,每年提供的粮食供养着京城百万人口。他们的子弟占科举半数,垄断着大明的官场。
  他们势力弥漫整个大明朝廷,如何反对皇帝乱收他们的税是他们的心声。
  如今,张天如这厮,不知道指使的笔名叫做公道的人是谁,敢冒着挑战崇祯的风险,把大宪章这个大杀器祭出来了。
  我们大明的士绅们,要效仿英格兰的贵族们,和皇帝谈一谈了。您老不能想怎么收税,就怎么收税。大家要商量着来。
  九千岁那种,谁有钱,就收谁的税是要不得的,是不得人心的。
  如果陛下您不明白,咱们就给您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总不能,不教而诛不是。
  杨凡看着这些文章,鼻子都差点笑歪了,估计崇祯看到这些,能把乾清宫都砸了。
  这些税是太祖定下来的,如今全部都出现了问题,哪一个都不能按照当初的规定足额收取了。减少七成的都是少的。
  可朝廷现在内忧外患,内部叛乱,外部有边患。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皇帝只能从士绅手里往出抠钱,因为百姓没钱。
  你就是把他们都上夹棍,也夹不出钱来。因为银子不会自动变出来。
  之前杨凡给他出主意,让他赶紧把农业税都免了,把徭役也免了,先把作乱造反的农民安抚住。
  然后,收回盐税,进行包税制拍卖。
  按照城市,省城、府城、县城三级拍卖。
  这样获得的白银足够维持财政了。而且打击面相对较小。
  夺的就是晋商和徽商中,部分盐商的利益。而不是针对整个文官集团。
  张居正的失败,就是因为他要清查土地数量,核实每一个人名下的实有土地,然后按照土地收税。虽然是整体解决问题的办法,田赋也确实是主要税收。解决了田赋,就彻底解决了问题。
  但这是动整个文官团体。阻力太大了。
  而杨凡的办法打的是盐商这些一小撮势力。难度天差地别。
  就是盐商动粗,来全武行,杨凡和皇帝也不怕。
  不就是打吗,谁怕谁呀。
  实在不行把私盐贩子招安了,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给他们销售权,给他们武器,让他们和盐商的狗腿子打。
  看看谁能打过谁。谁赢了包税地区就给谁。
  这种为了碗里的饭争斗的事情,是最能让人玩命的。
  可惜,崇祯没胆色,拖延了这么久,现在黄瓜菜都凉了。
  人家江南的士绅,从他哆哆嗦嗦的在京城试点,就看出他的目的来了。
  现在,人家抢先一步出版大宪章了。
  目的就是要取消皇帝可以改变税收的权利,你想改变现状,就等和我们商量着来,不能乾纲独断。

第1844章 苏报成规模了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