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92章 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对决二[1/2页]

明末钢铁大亨 漫卷诗书万点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凡用望远镜认真的观察着和硕特人的骆驼炮。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搞清楚了敌人的装备性能,才能打败他们。
  大概半个世纪后,噶尔丹的准噶尔骑兵们,也是赶着骆驼,带着骆驼炮。一路推进,成功的吞并了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并开始向东蒙古进攻。
  他此时,已经控制了中亚和蒙古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嫩江一带和科尔沁一带,事实上他已经统一了九成的蒙古人。
  康熙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一旦噶尔丹完成对蒙古的控制,则满洲即将不保。他们的老家就要被人给掏了。如果汉地占不住,他们就将无处可去。
  想想他们在汉地干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儿,恐怕有步五胡乱华后尘的危险。
  其实,康熙为了和准噶尔人决战,是做了十几年准备的。
  包括把贝加尔湖地区割让给沙俄,甚至把外兴安岭以外的地区都放弃了。就是为了换取时间,做战争准备。
  毛子急于消化广大的西伯利亚,就没有太多的力量去支持噶尔丹。而且他们本来的关系也不好。中亚交通条件比西伯利亚更好,却被漠西蒙古占据着。
  本着远交近攻的策略,中亚才是他们侵略的重点才是。
  康熙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接触西方传教士,主要就是为了学习他们的技术。因为明朝用从西方引进的先进火绳枪和红衣大炮,打死了他们的太祖爷。同时给他们造成了重大伤亡。
  而他们一直没有攻击坚城的能力。
  一直到山东登莱事变,孔友德等人造反,把孙元华苦心搞的大明唯一一支火器部队带去辽东,才补上了这个短板。
  康熙不可能不知道,清军能成功南下靠的是什么。
  除了洪承畴等汉奸给指明汉人内部虚实和道路外,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外,这支汉人的火器部队起了重要作用。
  他们会铸造重炮,有红衣大炮的铸造能力。
  南下从京城到扬州,再到广州、福州……。城门、城墙都是被重炮轰开的。
  而铸造重炮需要的数学和冶金学知识传教士那里都有。
  其实,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满清闭关锁国,对世界一无所知。皇帝们无知,大臣们头脑僵化因循守旧,导致他们像白痴和傻子一样,被西方打败。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根据解密的粘杆处和血滴子等特务机构的报告。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一直紧盯着欧美各国的技术和科技发展。大批的间谍在欧美各国,把情况了解的十分详细,并有研究报告,指出利弊。
  皇帝们十分清楚的知道,欧洲的人文的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大爆发。
  不论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是法国大革命、三十年宗教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们都了如指掌。也清楚的知道这些变化会给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他们之所以选择保守策略,是为了在国家将来落后挨打和防备汉人之间下了决心。因为保守策略才符合他们能最大程度的占领这个国家,攫取最大

第1892章 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对决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