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和钱谦益说的一样,李子明从其他士子那里确实筹不到多少钱,在南京走了一圈,李子明没想到目前出资最多的居然是水太凉先生,因为钱谦益那套古籍即使在南京出手都能换不少银两。
      和李子明相比,张国维在勋贵那边的筹款就更不顺利了。
      和后世人们以为的土木堡之后勋贵便成了废物不一样,这个时期的勋贵们虽然在战场上确实成了废物:他们无论对农民军和或是对清兵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垃圾,但这群家伙在政治和宫廷里的影响力其实仍然很大:
      要知道历史上崇祯帝刚对勋贵下手他们便立刻给崇祯帝搞了一个“九莲菩萨”事件,这种直接渗透进崇祯帝妻儿身旁的力量一下子就吓住了崇祯帝,迫使崇祯帝停止了从勋贵手中捞钱的做法。
      南京的勋贵虽然没有北京的勋贵那么强势,但同样是一支强大的势力,所以李子明设想的基金会计划失败了,勋贵们对于一切从他们手中拿钱的行为都异常警惕,张国维努力了半天也没捞到多少军费
      “子明,惭愧,本官没能为你筹到多少军费,”张国维与李子明见面之后无奈地对李子明说道,“勋贵们油盐不进,本官是在无能为力”
      李子明这才发现自己似乎小瞧了勋贵们的势力,他皱了皱眉头,心想看来如果想在明末大批量卖东西还真的得找郑家,至少历史上郑家的商业信誉还是不错的,这也是郑芝龙能纵横商场和官场的重要原因。
      回过神来李子明对张国维说道,“巡抚大人不必泄气,学生的家资还能撑一段时间,而且学生认识一些海商,还是能周济一下的。”
      “海商?”张国维眼前一亮,对李子明说道,“子明若是有海商的路上那就好办了,这样,本官帮你牵线,让郑家的人和你谈谈吧。”
      “郑家?”李子明心想这是瞌睡就来了枕头啊,张国维还以为李子明不认识郑芝龙,便接着说道,“就是郑芝龙,这家伙原本就是一伙海盗,蒙朝廷恩典招安成了官军,这些年还算卖力,所以其在海上的事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听张国维的话,显然明廷是知道沿海海商的情况的,这让李子明心里不禁吐槽道明廷也是厉害,既然都知道海商的存在,那为什么不彻底放开海禁呢?也不知道这时代这些官员究竟是怎么想的。
      不过这些东西暂时与李子明无关,他也懒得理会,便应下了与郑家的会谈,张国维也不废话,风风火火地又跑去和别的官员接洽去了。
      在南京左右无事的李子明和苏媚抽空回了一趟现代,这次系统没有让他们失望,无论是钱谦益的古籍还是秦淮河歌妓们的乐曲诗词,统统都变成了货真价实的真·古籍。
      苏媚大喜过望,她兴奋地说道,“回去就让陈圆圆和董小宛去收集秦淮河上的乐曲和诗词,然后出一本《秦淮河诗词集》和一本《秦淮河乐谱》,接着再每天写一首曲子,这样我们就可以批发古董了!”
   &n

第20章 最后的准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