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晚上,明军各部突然行动,发起渡河行动,时值月黑风高,清军也看不清楚,但明军也是一团混乱,双方在夜色下展开混战,激烈的拼杀持续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侥幸过河的洪承畴一清点,发现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王廷臣两人失踪了,也不知是死了还是逃了或是降了,其他明军也各个如丧考妣。
过了河之后,明军马不停蹄地赶往锦州城,等到明军赶到锦州的时候,发现锦州外城丢了,不过好在清兵在外城只有一小股蒙古人驻守,明军击溃了这些蒙古人之后顺利返回了内城。
此时大军已经十损七八,军械辎重更是几乎损失殆尽,祖大寿看着这些“援军”的样子,也重重叹了口气。
不久,明军惨败的消息就传到了朝中:
【崇祯十三年八月,锦州外城蒙古细作作乱,毁火药库,火药爆炸,辽镇火器付之一炬,锦州外城失陷。
另,建奴联合科尔沁,察哈尔部骑兵潜越至锦州以南,袭杏山,建奴旗主济尔哈朗率兵至城下列红衣大炮攻之,城坏二十馀丈,建奴入,杏山失守,总兵杨国柱殉国,副总兵李辅明率残兵撤往宁远。
杏山既失,建奴又转攻松山,松山亦失,副将吕品奇降虏,洪经略当此时与建奴战于广宁,久攻不下,闻松杏皆失,军心紊乱,洪经略领军回锦州,被建奴阻于大凌河,遂与建奴战于大凌河,官军大败,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王廷臣,宣府总兵王朴皆没于阵,幸建奴未完全封锁河面,洪经略率残兵乘夜渡河退往锦州。】
突然的噩耗震惊朝廷,前段时间形势有所好转的辽地又急转直下,十万明军精锐损失大半,剩下的残兵败将被困在锦州城,看起来锦州失守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如此惨败自然是在朝堂上顿时掀起惊天巨浪,兵部尚书张国维立马成了众矢之的,御史们对他口诛笔伐,轻者要求他立刻辞官去职,重者要求杀张国维以谢天下。
然后说着说着御史们又抨击内阁无能,接着又有人提议既然辽事败坏至此,不如直接撤出关外退守山海关,东江的士兵也一并裁撤,为朝廷节省军费。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驳,说大明虽大,无一寸可轻弃,朝堂上吵成了一片。
张国维对此有口难辩,他也没想到形势变得如此之快,前段时间东江,辽镇纷纷取胜结果还没开心多久明军就遭到了这样的超级大败:
明军派出去的八个总兵没了四个,除了杨国柱确定战死以外,也不知道其他总兵是死了还是降了,而且现在看起来锦州快丢了,锦州丢了的话明廷在辽西走廊就只剩宁远了。
崇祯帝也非常震惊,不是对于朝堂吵嚷的那些问题,这么多年崇祯帝早已看清楚了,朝堂衮衮诸公说时滔滔不绝,写时笔走龙蛇,做时一问三不知。
他震惊的点在于明军战斗力如此之差,九边精锐集合起来仍然打不过清兵,还输成这样,这样下去哪支部队可以击败清兵?
想到这崇祯帝倒是想起了两个字:东江。
第41章 明军大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