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章 邀请水太凉先生[1/2页]

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 零陵上将邢道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子明的判断没有错,清军焚毁盖州城确实等于向辽地释放了一个信号:
      清军打不过辽南军了,不再指望重返辽南,这也意味着辽南确实能够稳固下来了。
      于是在看到了辽南稳固的情况之后,越来越多的辽民从关内各处涌回辽南,其中包括了不少读书人,李子明终于有足够的人力组建学校了:
      不是那种教人认字的小学,那种识字班式的小学李子明早已在辽南推广,随着军队士兵都开始习字,加上李子明搞出的学校包吃包住的优惠,很多普通民众的孩子也得以进入学校学习。
      苏媚甚至也在辽南开办了【艺术学校】【女子学校】等针对女性的学校,不过苏媚的想法显然太过超前,除了一些有心搞夫人路线的士绅大户会送自家女眷去学校之外,没有什么普通人家的女性去上学。
      对此李子明也没有太好办法,尽管苏媚如今在辽南地位极高,某种意义上是和李子明差不多的存在,李子明手下也有女官,女秘书,基金会同样有女性担任职务,但这些女人在辽南人眼中差不多等于宫中的内官,与李子明和苏媚一开始设想的打破女性刻板印象差距甚远。
      于是李子明准备着手建立一个类似后世大学一样的高级学术研究机构,每一个穿越者都有在封建社会搞思想启蒙和科学发展的愿望,李子明自然也不例外。
      刚好前段时间毕方济已经带来了一批工匠和传教士,再稍微考察了一番之后,李子明不得不承认在明末这个时期,中西方在科学领域已经开始出现差距,当然这个差距目前还是可以弥补的。
      历史上明末时期明代士大夫并不敌视来自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明末的思潮确实还是比较开放的,这主要得益于明廷中央在清兵和农民军的打击下威望丧失,无力抽出手来去压制这些新兴的科技和思想,或者说,明廷的统治者不像我大清那样视新思想如洪水猛兽,打压新思想在明廷的优先度很低。
      而我大清由于既没有大明驱逐鞑虏的民族大义也没有农民军官逼民反的阶级大义,便只好抱起“祖宗大法”的大旗,以传统的卫道者自居来保证政权的基础合法性,这是我大清不遗余力压制思想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然要说明朝时的读书人有多

第81章 邀请水太凉先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