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行测模块一众考生们连题目都看不懂的情况,申论总算让考生们感觉到了些许熟悉感,对嘛,这才是大家应该做的题,上午做的那些题,不知道还以为是春秋时期墨家招弟子呢。
袁天海也松了口气,这申论给的材料他总算看得懂了:
材料一共分为五段,第一段阐述辽东的地理环境;第二段讲述了汉民自春秋战国时期在辽东的开拓历史,第三段描写了辽东民众抗击清军的材料,第四段则是辽南在明清统治下不同情况的对比,最后一段讲述了东江军的兴亡。
袁天海看这些材料是一脸蒙的:袁家说是辽民,但实际上一直在山东生活,前两年眼见辽南繁荣才迁到了辽东。
因此袁天海对这些东西既不是很有兴趣也不熟悉,他只专注于题目
第一题:考生根据材料一总结辽东的地理特点,不得超过两百字;
第二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为什么说建奴注定要失败;不得超过四百字;
第三题:根据材料三及材料五解释辽东民众抗击建奴失败的原因;不得超过五百字;
第四题:建奴的入侵给辽地民众及大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收复辽地,大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毁家纾难,最终才得以收复辽地,驱逐建奴,结合以上所有材料,请写一篇文章,阐述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出现。字数控制住八百字到一千字。
对于袁天海来说,第一道题最为简单,当然他知道这道题麻烦的地方在于不能写太多的同时又要概括适当。
于是袁天海提笔写了个一二三四,他注意到李子明搞的公告喜欢清楚地标明句读,哦,李子明说那叫标点符号,而且辽东都司的报纸公告都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文字顺序是横行的从左往右,每段段首都要空两格,作为官吏,文书是第一要务,袁天海自然也用了同样的文字顺序。
第172章 考试(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