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7章 番外(七)袁树人的理想[2/2页]

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 零陵上将邢道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道前总结出了一些防雷的方法,以后可以帮助其他人或其他重要建筑免于雷击。”
      林金泽欣慰地点点头,袁树人不愧是他看重的研究员中最有天赋的学生,一场失败的实验他还是能从中发现有用的东西。
      而且袁树人把这个成果安给徐长青,可以减少对于“没有成果的牺牲”的质疑,给研究员减轻压力。
      于是林金泽询问袁树人,“那你整理一下,把徐长青的成果写出来,我来给徐长青请功。”
      袁树人点点头,很快他就把他的发现整理出来了:
      袁树人指出了避雷的方法,在大明首次提出了避雷针的概念。
      当然,古代中国许多建筑其实已经有了避雷的意识:
      许多中国古建筑都有这样的设计: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这说明古代中国已经有了避雷的方法,只不过古代中国的这些东西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然”,即知道这样有用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有用。
      所以,袁树人关于避雷针的论述补充了避雷的“知其所以然”的这部分,算是让徐长青的死有了价值。
      这件事过后,林金泽找到袁树人,说道,
      “树人,你还要继续关于电力的研究吗?”
      袁树人点点头,说道,“徐长青至少排除了一条错误的路,那就是直接引雷电是不可取的,想要利用电力的话,还是需要人工发电。”

第317章 番外(七)袁树人的理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