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一个印子,村里人习惯又怪,不经常走动,离开村子和进入村子前都要换相应的鞋子,争取地上的干净。
      下雨天来,泥印子虽然更多,但也更好清理,雨一下就没了,黑瞎子看过,这雨会连着下几天,可能会停一会儿但不会停太久。
      她天真的问怎么不多带一双鞋子,但被黑瞎子教育了:“一切方便为主,你包里的空间每一寸都是有用处的。”
      尹江暮恍然大悟,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黑爷。
      第二天早上,尹江暮是被黑瞎子喊醒的,看着床,李疯子已经不见了,看看时间,马上早上六点三十。
      “现在可以说话了,李疯子六点二十就醒了,刚刚才出去。”黑瞎子道,“吃点东西,我们跟上去看看。”
      “嗯。”
      吃了个压缩饼干,把鞋子上的泥巴处理干净,然后用湿巾擦擦脸,洗漱是不能的,只能让自己干净点。
      雨已经下起来,淅淅沥沥的,不过好在,地上的泥巴脚印已经被冲干净了。
      穿着雨衣,他们小心翼翼的村子里穿行,不让他们出去是不可能的。
      “村里没人。”她停下来道,尹江暮看了半天,发现有些不对劲。
      “今天是元旦的前两天,说不定祭天仪式已经开始了。”
      “你知道在哪里吗?”
      “你发现这个村子有什么特色吗。”黑瞎子道。
      尹江暮点头,她是一边走一边观察的,这个村的每户人家都喜欢打开窗户,窗户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编织绳,绳尾上长长的白色飘带,风一吹就在空中飘飘悠悠。而且从透过那些飘带居然看见家家户户都有副画像,画中人是个身着偏衣的女子,容貌姣好,画中淡雅的妆容,淡漠的微笑,似是个画中仙。
      尹江暮把知道的告诉黑瞎子了,黑瞎子点点头,表示认可,道:“你知道这种样式的偏衣一般出现在什么人身上吗?”
      “我似乎看到过,《左传》最先提到‘偏衣,《晋语》又称其为‘偏?之衣,其后的历史文献及诸家注说,有关‘偏衣的记载均围绕《左传》所记太子申生帅师而服偏衣这一历史事件。不过随着考古发掘的大规模展开,有位先生结合考古材料最早提出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木俑服饰即是春秋时期的‘偏衣形象。随后不久,被人肯定了这种说法并进一步指出偏衣‘应归入法服之例。看这副画,应该画的是一位巫祝。”
      尹江暮其实挺喜欢的历史的,非常喜欢看那方面的书,看得多记的也多,但因为极其偏科,最终没考上历史专业,这可是她的痛,当然,历史学的好,只能说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就算了吧。
      “哎呦,看不出来还是个学霸哦,厉害厉害。”
      “谢谢。”尹江暮非常自得的接收,不过怎么又是巫祝啊,先前500w的巫祝像她想起来心都是隐隐作痛的。
      突然,黑瞎子把她往底下一按,“嘘,别出声。”
      下一秒,尹江暮就听到了隐隐约约的铃铛声,紧接着,她看到有一堆人朝他们面前走过。
      为首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花甲老人,那老人精神抖擞,背挺的笔直,穿着彩色编绳拼成的衣服,但是他却为旁边的女人举着伞。
      仔细一看,那女人,哦不,女孩,容貌稚嫩,看着约莫15、16岁,但脸上是违和的妆容,身上穿着的居然是偏衣,仔细一看,她这样的打扮与画上的巫祝别无二致!
      原本以为就她一个,但没想到,她后面居然还有四个和她一样打扮的女孩,那四个女孩,两人一排,一人一把伞跟在后面,非常统一。
      而她们的后面,居然跟着几十个穿着统一服饰的、打着伞的村民,男女老少都有,应该是全村的人,不过女性的左边的肩膀别着白色飘带,飘带下放是个铃铛,男性的飘带则是在右边,但并没有铃铛。
      他们前进的缓慢又非常有秩序,甚至每走五步,女性就晃一下铃铛。
      “看最后那个人。”黑瞎子道。
      顺着他的话看过去,尹江暮看见了队伍最后面的李疯子,别的人都是两人并排,就他是一个人,也没有别白飘带。
      “我们跟着过去。”黑瞎子道。
      “嗯。”

第19章 李疯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