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故去彼取此。
白话译文:
红黄蓝白黑,五色纷杂,眼花撩乱,令人目盲;
宫商角徵羽,五音杂沓,令人耳聋;
酸甜苦辣咸,五味蒸腾,令人口爽;
跑马田猎,心意纷驰,迷失本性,令人心神发狂;
珍贵宝物,难得财货,引发杀机,令人行动受到伤害。
就是这缘故,圣人为了肚子,只管填饱自得;不为眼睛,向外追逐不停。
因此,去掉了外在的追逐,所得的是恬然自适。
药方:
眼睛可是灵魂之窗,若一意追逐,灵魂却可能从这窗口跑走。
过头的事,不要做;过度的努力,也不要做;过人的才华,更要爱惜;须
知:过了头,想回头都困难。
可以多些粪土,因为粪土可以肥沃田地;要少些财货,因为财货会引来杀机。
停止追逐,你须要的是安静、自得。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白话译文:
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最大的祸患却是自己啊!
怎麽说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宠是得了上头的宠爱,辱是受了下面的
侮辱,
得了它让你惊骇,失了它也让你惊骇,所以说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
为何说最大的祸患却是自己呢?
我为何有这最大的祸患呢?正因为我老执着占有自己啊!
要是我能不执着自己,我又有何祸患呢?
能重视到拿自己的身子去为天下服务,这样才能寄望以天下;
能喜欢拿自己的身子去为天下服务,这样才能交托以天下。
药方:
管它是宠是辱,依然故我,只是个平常心,便是了!
最大的祸患就是自己,自己太大了,天地就变得小了,知道吗?
无我才是真我,无我才得自在,自在是克服一切他在的良方。
忘掉自己的利害,忘掉自己的面子,忘掉己的身段,才能找回自己。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白话译文:
看它不见(它是无相的)就叫它夷,
听它不到(它是无声的)就叫它希,
摸它不着(它是无形的)就叫它微,
它是无相、无声、无形的,不可以用言语来形容。
它混沌不分,合而为一。
这整体不分的一,它表现出来的并不亮丽,
含藏在里的,却也不昏暗;
它绵绵不绝地,难以名状,最後回复到空无一物,这就叫做
不可名状的状态,不可表象的真象
这就叫做不可捉摸的恍惚。
想迎接於前,却见不着它的头;
想追随於後,却见不着它的身影。
操持古之大道,治理现前万有一切;
能知原始古道,这叫做道之统纪。
药方:
不要求亮丽,只要不昏暗,就有可能。生命要的不是必然,而是可能。
无相、无声、无形的时候,就是充满着可能性的时候。甚至,你要懂得去
相、去声、去形,回到真切的可能点上来。
处在环中,才能因应无穷,不必在前在後、在左在右,旁徨犹豫,浪费心
神!
不必担心目前的势态如何,要用理念去化解,要以理导势!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白话译文:
古时候,那善於修道的人,精微、奥妙、玄远、通达,
深涵於道,难以了知。
正因为他深涵於道,难以了知,因此我勉强地为他做一番描述形容。
他迟疑审慎像是冬天涉过河川上的薄冰一般,
他犹疑拘谨好像是畏惧四邻的窥伺一般。
他庄敬恭谨好像是宾客一般,
他除去执着好像冰雪销融一般。
他敦厚朴实好像未经刨开的原木一般,
他胸怀宽广好像幽深的山谷一般,
他浑沦不分看起来像是混浊的水一般。
谁能让那混浊动荡的水,逐渐归於宁静,慢慢变得清澈;
谁能让它安归於静,再慢慢启动、徐徐生长。
保爱此道的人懂得不自满,正因为他能够不自满,因此他能够去旧更新。
药方:
天道难以了知,不必老是想去窥伺;须知:有几分敬畏就有几分福气。
生命不是用分别心去认识,而是用无分别心去感通,真切的感通起於敬畏。
宁静之後,再启动,这样的启动才是强劲而有力的。
不避混浊,能让混浊澄清,这才是真功夫。朋友,息心止虑吧!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白话译文:
要极力的回到虚灵的本心,要笃实的守着宁静的元神。
让万物如其万物各自生长,我只静静的体会着生命的回归。
一切存在如此错杂纷纭的生长着,它们总是个自回复到自家的生命本源。
能够回复到自家生命本源,这真叫做生命的回归啊!
回归生命本身就叫常道,没体会得常道,胡作非为,那就会产生了祸害。
体会得常道就会生出包容,体会得包容就会变得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才得周遍完全,周遍完全才能自然天成。
自然天成就能符合於道,符合於道也就能悠久无疆,
终其一身也就不会有什麽危险了!
药方:
要相信生命自己有一回归与生长的可能,不必造作,不必担心。
虚心吧!由他去吧!他会自己好好生长的,只要关怀他,不要控制他。
真正的包容是不必忍受、不必包容,让他来去自如,如如生长。
道是你的道、我的道、他的道,大家的道,它静静地等着你。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白话译文:
最上乘的国君治理天下,使得人们不觉得有他的存在;
其次者,使得人们来亲近他、赞誉他。
再其次者,使得人们畏惧他;
又其次者,使得人们回过头来侮辱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老百姓们也就无法相信你。
悠悠然地行事吧!不要轻易的发号施令。
成功了,完事了,老百姓们说:我们原来就自自然然的这样了!
药方:
重点是怎样把事情做好,不是谁得了权位、谁去完成,谁享了大名。
你给出的是天地、是心情、是可能,不是指导、不是控制、不是督促。
控制森严,这是最不好的管理方式,能物各付物,自然而然才好。
不要让学生老觉得是你教给他的,不要让儿子老觉得是你传给他的,自然才好。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白话译文:
废弃了自然大道,就得强调人间的真情实感、义理规范;
出离了智慧明照,人间的造作诈伪也就群起而生了。
父子、兄弟、夫妇,这六亲无法和谐共处,这时就得强调孝道与慈爱的重要。
国家昏乱不堪,这时候才有所谓的忠臣。
药方:
强调什麽,其实就是失去什麽,要懂得安享幸福,不要老追索幸福。
大道自然,无情有情,没有强迫,却有道理,不用担心。
与其立志成为忠臣孝子,无宁盼望六亲和顺、天下太平。
与其一直提醒自己要怎麽样,不如让自己就这样、就这样,如如自然。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白话译文:
绝弃了圣智的美名,不会为此美名来迫压人民,人民自然可以得利百倍。
绝弃了仁义的声名,不会为此声名来奴役人民,人民自然可以归返孝慈。
绝弃了巧利,不再生起贪取之心,那盗贼也就不会存在了。
这三者是说人间的礼文制度不足以治理这个世界,
因而得让它有所归属於自然。
让你的天真朗现吧!永远怀抱着真朴的本心吧!
自然而然,你的私心就减少了,你的欲望也就降低了。
药方:
不要贪取美名,要懂得务实,真正的务实就是不强求、就是自然!
用再多的语言文字去教导,都不如自自然然的生长。
让你的天真朗现吧!永远怀抱着真朴的本心吧!这样自然快活!
自我降到最低,才能升起真正的我;欲望减到最少,才能升起生命的真实动力。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儡儡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白话译文:
弃绝後天扰攘的学习,免除忧愁烦恼吧!
人家唯唯诺诺说你好,或者人家拿言语呵斥你,那相去有多远啊!
人家评价是善,或者人家评价是恶,两者距离可有多远啊!
人家所畏惧的,我们也就不可以不畏惧,这是世事之然啊!
不过,大道广阔,无涯无际,永不停歇!
世俗大众,熙熙嚷嚷,好像享用了丰富的宴席一般,好似春日里登台远眺
一般,总凑个热闹!
唯独我澹泊的、宁静的,起不了什麽兆头,就好像那还没长大的婴儿一般。
闲散悠游,没有什麽特定的目的,好像无家可归似的。
世俗大众总要为自己打算,留个有余,而我独独像是有所缺憾一般!
我守着愚人之心啊!浑浑沌沌的啊!
世俗人求的是?赫显耀,我独独喜欢默默无名。
世俗人总好精明能干,我独独喜欢浑浑无心。
心地恬澹好像大海一般,?阔无涯,永无边际。
世俗大众总要个目的、有个凭藉,而我独独固守自然,宁愿鄙陋。
我独独不同於一般世俗大众,我所尊贵的是回到母亲的怀抱,渴饮母爱甘泉!
药方:
不要担心学不好,放下吧!没有了忧愁,没有了烦恼,一切会好!
人家所畏惧的,我们也就不可以不畏惧,这是世事之然,就这样!
不必老为自己打算,倒是宁可守着自然虚静之道。
?赫显耀、精明能干,不如浑浑无心、默默无名,自在的好。
当爸爸就要给人,当儿子却永远有妈妈的支持!又当个儿子吧!
《老子道德经》第廿一章
(道德经)道家典着 推荐给大家1-20[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