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这些药方……能学吗?34;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轻轻软软地落在案几上。那些泛黄的纸片在阳光下几乎透明,墨迹如新,连师祖爷写字时笔锋转折的力道都清晰可辨。她的手背覆着一层银镯投下的光斑,此刻却比不上眼睛里亮起的光。
     去年深秋她背错了一味药引——把白前误记成前胡,师父让她抄《本草纲目》相关章节整整三遍。那时她跪在药柜边抹眼泪,笔尖戳得宣纸沙沙响,心里还委屈:不都是化痰止咳的药吗?差一味又能怎样?此刻看着师祖药方上34;雪夜加葱白三段34;那行小注,墨色比其他字淡些,像是匆忙添上去的,却让整个方子突然活了过来。
     34;当然能学。34;苏瑶的声音从药柜那侧传来,带着药材碾槽与铜臼碰撞的清脆声响,34;但你要先明白,学师祖的药方不是背几个字那么简单。34;
     林小婉捏着锦囊的手紧了紧。她闻见沉香木珠渗出丝丝缕缕的甜凉,混着锦囊里残留的草药气息——是陈皮经年的醇厚,混着一点艾叶的清苦。这味道让她想起第一次跟着师父上山采药的情形,晨露未曦的草丛里,师父教她辨认茵陈蒿:34;你看这叶片背面的银灰色,像不像月亮照在雪地上的光?34;
     案几上的药方被穿堂风掀起一角。林小婉急忙用镇纸压住,发现这是张治疗小儿惊风的方子。天麻、钩藤、蝉蜕这些她都认得,唯独34;朱砂34;二字旁画了个小圈,旁边批注34;晨露研磨34;。
     34;师父,为什么朱砂要用晨露磨?34;她忍不住问。铜臼里的声响停了,苏瑶走过来时带着一身白芷的香气,手指还沾着淡黄色的药粉。
     34;你师祖常说,药性如人性。34;苏瑶的指尖点在朱砂二字上,留了个小小的黄印,34;朱砂质重镇惊,但性燥烈。晨露乃天地阴阳交泰之物,能化其燥性而不减药效。34;她忽然转身从多宝架上取下一个青瓷钵,34;这就是师祖当年用的露器。34;
     林小婉接过瓷钵时差点脱手——比想象中沉得多。钵底积着层极细的朱红色粉末,内壁布满蛛网般的浅痕,像是被研磨过千万次。她突然明白师父为何总说34;好药要磨一辈子34;,这些痕迹里不知藏着多少黎明前蹲在庭院接露水的晨光。
     34;看这个。34;苏瑶从锦囊底层抽出张特殊的药方。与其他宣纸不同,这是块巴掌大的桑皮纸,已经氧化成深褐色,上面的字迹全靠墨色深浅才能辨认。林小婉凑近闻了闻,竟有股蜂蜜的甜香。
     34;这是......34;
     34;蜂蜡熏过的。34;苏瑶把桑皮纸对着光,显出密密麻麻的针眼,34;当年师祖行医到苗疆,遇上瘴痢流行。当地巫医给的方子,用桑皮纸蘸蜂蜡写了,再拿银针扎孔传给他。34;纸上的字歪歪扭扭,像爬行的蜈蚣,但每一味药后面都画着奇怪的符号。
     林小婉指着个形似鸟爪的标记:34;这是?34;
     34;山茄花的采收时间。34;苏瑶的指甲顺着符号边缘描绘,34;月牙代表上弦月,三撇指寅时。巫医说这时候采的花,镇痉效果最好。34;她的声音低下来,34;后来师祖把这张方子改良了七次,才成了现在咱们用的定惊汤。34;
     窗外传来货郎的叫卖声,混着孩童追逐的笑闹。林小婉的指尖悬在桑皮纸上空,突然不敢碰了。她想起上元节时见过的走马灯,薄如蝉翼的绢面上画着层层故事——这张药方何尝不是?只是转动它的不是蜡烛热气,而是无数病患的生死,医者的仁心。
     34;怕了?34;苏瑶忽然问。林小婉抬头,发现师父眼角笑纹里藏着狡黠,就像上次教她认曼陀罗花时一样。那时师父说:34;这花美吧?但你要是闻多了,能看见神仙跳舞——当然,跳完就得去阎王爷那儿报到了。34;
     34;才不是!34;林小婉急忙抓起另一叠药方,34;我在想师祖怎么记住这么多变化......34;她的声音戛然而止。最上面那张治疗心痹的方子里,川芎与丹参之间夹着个小人图——简笔画的药童正捧着个碗,碗上飘着三根线。
     苏瑶笑出声来:34;这是提醒自己三碗水煎成一碗。师祖画了好多这种小图,你看这张。34;她抽出治水肿的方子,边角画着个举伞的小人,34;意思是服药后要避风如避箭。34;
     阳光悄悄爬过窗棂,把药方上的墨迹晒出了影子。林小婉忽然发现每张方子的留白处都有极浅的折痕,像是被人反复折叠又展开。她忍不住把脸贴近纸面,在陈皮与半夏的气味深处,竟嗅到一丝几不可闻的沉水香——师祖常年佩戴的香囊气息。
     34;师父,这些药方......34;她的喉咙突然发紧,34;是不是师祖经常拿出来看?34;
     苏瑶正在分装药材的手顿了顿

第360章 药香深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