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这座巨城承载了三任满清皇帝的荣光,记载了无数英豪的风流事迹。
开国大帝青级在北元肆乱中原大地之时从东海小城走出,毅然投身于血海之中建功立业,数十年后荣华归来,渔城更名为盛京!
青氏是满清皇室,这座东海小城是祖地也是龙兴之地,天然的地利躲过了中原腹地的惨烈战事,丰富的沿海资源养育着一方人文。青级的祖上凭借数代耕耘勤勉在加上左右逢源的家族处事风格成功坐上城主之位,这其中当然少不得暗地里的血腥和腌賍之事,暂且不提。
如今这座容纳了数千万人口的“神城”繁华之盛无愧于盛京这个“盛”字!
青禁皇城位于城正中,东南西北四大正门,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无非就是气势恢宏、金碧辉煌这些老套式,怎么能衬托我满清国力强盛,显示我青家钱袋子有掏不完的银子怎么来。
若论“国蕴”青氏确实不如南明皇族传承悠久,北元繁衍之昌盛,但具备了新来者的锐意进取,有容乃大等等增强国力的优点,总之一句话,国土我是抢来的,银子我也是抢来的,人口我还是抢来的!前两者是死物,最后一项更是不分种族宗教只要跪青认清就能活命,就能成为大清子民。
总而言之是利大于弊的,反正我青家高坐云端之上俯瞰人间,我管你下面是否矛盾重重斗个你死我活,我只要刀子够硬够多就行了,每时每刻都不断有白花花的银子和劳动力涌进这座东海渔城,百年时间不断扩建,这青禁城也修的规模浩大,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延寿殿修得“小巧玲珑”不太符合青氏风格,但也只是相比其余宫殿而言,但对外已是金碧辉煌都不足以形容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修建的材料,主体是从海底打捞而上的海晶,一斤等于十数条人命!海底之凶险令人谈之色变;其内的各项添置就不一而足了,任意一物都价值连城,殿如其名功效延寿。
除了第一任打下江山的皇帝,后世皇帝不许修武,这是一道血律,始于何时何人不得而知,无数突然暴毙的君皇用金贵之躯向后人证实了此律的不可撼动,不是没有皇帝笼络数名大圣武者护身,除了陪皇帝一起死从无例外。
该殿建于第二任帝皇青仁,耗费无数人力财力,简直挖空了全国百姓的家底!上任之初所颁布的各项惠民仁政也掩饰不了仁和面具之下贪婪的面孔。南赡各国都有一座类似满清延寿殿之地,功效大致相同之分效用强弱。
青煊四十多岁才熬到青仁驾崩,杀尽一众和他一样致力于继承皇位的皇兄皇弟,生于皇室若不修武便代表自己想坐上那张椅子!
除了早朝,青煊坐上皇椅之后基本都在这延寿殿度过,恨不得把之前熬去的寿元补回来一般。
这几日早朝都未召开,重大事件全写成了折子递进延寿殿。堆积如山的折子码放在青煊的案前,一旁的老太监低眉顺眼的恭立柱后,自家主子几日未眠未食枯坐案头,已经打杀几个不长眼的嫔妃太监了,只有他这位三朝总管才最懂帝王心。主子吩咐就去做,主子未开口就闭好嘴巴。
“祖帝忍了,先帝忍了,你干什么郑也忍了,不就是因为你没有子嗣吗。你却要收一位义子,还说他能继承你的王位,你叫我如何是好?忍还是不忍?”
能做到三朝太监总管之位武道天赋高强远远不够,还必须心思玲珑死忠于当朝皇帝本人,不偏向任何一位皇子,有着敏锐的政治目光,听闻自家主子枯坐几日后的第一次开口立马从柱子后悄无声息的走出,跪在案前等候吩咐,眼光余角撇到这位大清天子泪流满面把头颅压的更低了一些。
收敛好情绪之后的青煊恢复帝王容貌,在真正的心腹面前不用摆出朝堂之上那副和蔼明君模样,冷酷无情把脸颖“雕刻”的有些消瘦,生于帝王家享尽天下珍奇也补不上消耗的元气,身体和心神早已被朝政“掏空”,“明君”早夭,昏君长寿自古如此!
低头看了眼跪在案头前的白发老人,这位服侍了他青家百年岁月的大圣武者,这位祖帝留给后人真正的国之“底蕴”冷酷的心头泛起柔和:“高爷爷,您快起来。”
“奴才不敢,不能为主子分忧,奴才该死。”
青煊没在强求,作为帝王姿态摆出就行,不需要再去过意强求,哪怕对方是一位大圣,但也是自家的奴才!
“宣二十四公主来见郑。”
这位高总管领命而去。
同时南明和北元同样被公孙白启给惊的不轻!谁都知道满清皇室在一日,就不会同意漠北北伐,你公孙白启再霸道无双也终究是人,再等你一个百年又如何?大圣也会老去,当你“獠牙”不在,躯体衰老之时自会被群起而杀之!
收一位异性义子,且还不是从小收养,更未改名公孙,所有人都在怀疑这是不是亲子!但两者画像和大圣武者不能生育的铁律都告诉世人这真的就是一位义子!
让一位只见过一面的义子做漠北世子,拥有合法王爵继承权,不光青帝不解,天下人都不解,这也是青煊再忍一次的原因。
漠北同样暗流涌动,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派系,人有群居从众习性,不论漠北数千万百姓如何,百万军队内山头林立,一位一品大佬便是一座大山头,一些二品大将军也能独掌一座小山头,山头之说从望北殿内的那次剑拔弩张就可窥见一二。
公孙白启是谁?一人威压一国百年之霸王。在他的王府,他的望北殿,当着他的面一样就敢拔刀。
百年时间足以固化漠北权势阶层,若公孙白启有子嗣,或许这些军中大佬吃相不会太难看,毕竟来日新王会登位,今日没结善缘他日定然会被清洗,吃下的会吐出来让与后来者,一任皇一任臣代代如此。
偏偏这漠北王没有子嗣家族,孑然一人“两袖清风”,‘我们这些陪你打天下的老兄弟拿点什么你总不会摆脸色吧。这是漠北官场所有人的心声。
戎马一生的沙场武将什么风浪都走过来了,自己舍得一身剐,唯独怕自己的后代吃苦,这吃相自然难看。百年时光山头遍布漠北十州,最富裕的钱州和瀛洲自然把持在八位军候手中。
 
第二十六章 风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