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投降。
     当郑森率领士兵走进总督府时,费尔南多颤抖着双腿,走上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恐惧。
     他用不太流利的东方语说道:“将军,我们投降,请善待我们。我们都是无辜的,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要攻击我们,希望你们能给我们一条生路。”
     郑森微微一笑,他的笑容和蔼而亲切,让人感到一种温暖和安心。
     他说道:“总督阁下,你们的士兵杀死了加入永汉帝国的马尼拉土人,他们加入永汉帝国就是我们的人,我们就要保护他们!放心我们不会为难你们。我们此次前来,只是为了建立新的秩序,并不是要伤害无辜。”
     令人惊讶的是,永汉军秋毫无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城中,士兵们积极地帮助扑灭大火。
     街道上弥漫着浓浓的烟雾,火焰在房屋上肆虐着。
     年轻的士兵李勇看到一位受伤的西班鸭妇女,她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
     李勇立刻跑过去,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和关切。
     他用简单的西班鸭语说道:“别害怕,我们会救你。”
     他和战友们一起将妇女抬上担架,小心翼翼地送往临时医疗点。
     医疗点里,军医张大夫正忙碌地救治伤员。
     他的脸上满是汗水,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
     他一边给伤员包扎伤口,一边对身旁的护士说:“不管是西班鸭人还是我们自己的兄弟,都要一视同仁地救治。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国籍而区别对待。”
     “从今天起,马尼拉实行永汉律法。”郑森站在广场上,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传遍了整个广场。
     他向全城百姓宣布,“但尊重当地习俗和信仰。所有西班鸭人可以选择离开,或者遵守新秩序。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马尼拉。”
     广场上的百姓们交头接耳,有的面露担忧,他们担心新的律法会给他们带来不便和麻烦;有的则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新的秩序能够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一位西班鸭老人走上前,他的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敬佩和感激。
     他用敬佩的目光看着郑森,说道:“将军,您的军队是一支有纪律的军队,我们愿意留下来遵守新秩序。我们相信您会给这座城市带来和平和繁荣。”
     郑森微笑着点点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他说道:“欢迎你们留下,让我们一起建设一个新的马尼拉。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马尼拉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从此,马尼拉在永汉律法的管理下,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城市的重建工作迅速展开,永汉帝国派遣的行政官员与当地士绅共同组建了临时管理委员会,着手整顿秩序、恢复商业。
     街道上,清理废墟的民夫与巡逻的士兵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曾经弥漫的硝烟味逐渐被新翻泥土的气息取代。
     港口内,被战火损坏的码头正在加紧修复,几艘来自永汉本土的商船已悄然停靠,卸下的不仅是粮食和药品,还有印刷精美的律法条文与新式农具图谱。
     当地的华商们率先响应,重新打开店铺门板,挂上了双语招牌,而一些谨慎的西班鸭商人也在观察数日、确认人身与财产安全后,试探着恢复了经营。
     郑森则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的海域,他站在“镇海号”的甲板上,望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对身旁的航海参谋说道:“马尼拉只是起点,要确保这条航线的稳固,吕宋岛南部的那些香料港口,也该纳入我们的保护范围了。”
     参谋在海图上标记着坐标,回应道:“将军放心,后续的勘探船队已整装待发,沿途的水文资料和部落分布情况,很快就能汇总过来。”
     夜色渐浓,总督府的灯火与港口的渔火交相辉映,这座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城市,正在悄然孕育着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永汉帝国的商业船队开始分批驶入马尼拉港,带来了来自帝国各地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先进的纺织机械。
     当地的土着居民第一次见到这些精美的商品和神奇的机器,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充满了好奇和惊叹。
     一位名叫阿吉的土着青年,用手指轻轻触摸着一台纺纱机的齿轮,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随船而来的工匠耐心地向他演示机器的操作方法,当看到棉花在机器中迅速变成棉线时,阿吉兴奋地跳了起来,拉着身边的同伴不停地说着什么,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在城市的另一端,一所由永汉官方出资建立的学校正在筹备中。
     负责建校的官员李明远正在和几位当地的学者商议课程设置,他说道:“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要传授他们实用的技能,比如农业技术、手工业制作,让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
     一位年长的当地学者点了点头,感慨道:“将军和大人真是仁慈,以往的统治者只知道掠夺,从没有人像你们这样为我们的未来考虑。”
     李明远微笑着回答:“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共同发展,让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尼拉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宽阔的石板路取代了泥泞的土路,路灯照亮了夜晚的街道,一座座新式的工厂拔地而起,烟囱里冒出的浓烟预示着这座城市正在走向繁荣。
     土着居民和西班鸭移民逐渐放下了戒备,开始相互交流、通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合现象。
     孩子们在学校里一起学习,大人们在集市上互相交换商品,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和谐共处、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郑森站在总督府的露台上,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征服一座城市容易,但要赢得人心,实现长久的稳定和发展,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他对身边的副官说道:“传令下去,下个月开始,减免马尼拉所有商户半年的赋税,鼓励他们扩大生产和经营。同时,组织人手开垦城郊的荒地,引进我们本土的高产作物,解决粮食问题。”
     副官恭敬地领命而去,郑森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他知道,永汉帝国的脚步不会止步于此,更大的辉煌还在等待着他们去创造。
     而在马尼拉港的另一侧,一支由永汉商人组成的考察队正与当地土着首领进行着友好的会谈。
     为首的商人胡雪岩拿出随身携带的罗盘和丝绸样品,向首领展示永汉的物产与技术。
     土着首领用羽毛笔在羊皮纸上签下名字,双方约定共同开发附近的铜矿资源,永汉将提供开采工具和技术指导,土着则以矿石入股,利润按比例分成。
     消息传开后,更多的土着部落派人前来联络,希望能加入这场互利共赢的合作中。
     城中的西班鸭教会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永汉官员与神父达成协议,允许教会继续保留宗教活动,但要求他们不得干涉世俗事务,更不能强迫土着改变信仰。
     神父卡洛斯在周日的弥撒上,第一次用夹杂着土语的西班鸭语布道,他讲述着宽恕与包容的教义,台下的土着信徒与西班鸭移民虔诚地合十祈祷,曾经因宗教而产生的隔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消融。
     随着贸易的日益繁荣,马尼拉港的吞吐量不断攀升。
     永汉的造船工匠在港口附近建立了船坞,开始建造适合南洋海域航行的新式商船。
     这种商船采用双层甲板设计,配备了更先进的导航仪器,载货量比传统西班鸭帆船提高了近三成。
     第一艘试航的商船“南洋号“启航时,港内万人空巷,土着居民敲打着独木鼓,西班鸭商人燃放着烟花,共同为这艘象征合作与希望的商船送行。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仍有暗流涌动。
     一些不甘心失败的西班鸭旧贵族暗中勾结海盗,试图破坏永汉的贸易航线。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三艘海盗船突袭了一支小型护航船队。
     永汉水师的巡逻舰“海鲨号“闻讯赶来,舰长林勇亲自操炮,精准命中海盗船的弹药舱。
     爆炸声中,海盗船燃起熊熊大火,其余两艘见状仓皇逃窜。
     林勇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去的海盗船冷哼一声:“敢在永汉的地盘撒野,下次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为了彻底肃清海盗,郑森下令组建南洋巡防舰队,由十艘新式巡洋舰组成,常年在吕宋岛至马六甲海峡之间巡逻。
     同时,他还派人联络周边的苏丹国,签订共同打击海盗的盟约。
     当巡防舰队第一次在苏禄海巡航时,苏禄苏丹亲自带领船队加入护航,两国水兵并肩作战,成功围剿了盘踞在巴拉望岛的海盗巢穴,缴获了大量赃物和武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尼拉逐渐成为南洋地区的贸易中心和文化交流枢纽。
     来自永汉、西班鸭、土着的艺术家在城中开设了画室,他们融合了东方的水墨技法与西方的油画风格,创作出大量反映南洋风情的作品。
     在一年一度的马尼拉博览会上,土着的木雕、西班鸭的银器、永汉的瓷器同台展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前来选购。
     郑森看着这繁荣景象,心中更加坚定了“以商促融,以文兴邦“的治理理念,他知道,马尼拉的成功经验,将成为永汉帝国经略南洋的重要基石。
    喜欢。
  

第112章 马尼拉之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