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灾民被迫卖儿鬻女,妇女儿童被廉价贩卖至外地,路边随处可见饿殍。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全省受灾人口占华北五省2500万灾民的近三分之一,豫西部分地区死亡率高达20%。
     洛宁等地出现“军丐”群体,由逃荒士兵和破产农民组成,引发械斗抢粮事件。
     张寡妇案等民间复仇事件频发,反映土地兼并激化矛盾,灾民为生存铤而走险。
     因尸体处理不当,豫西爆发霍乱,缺医少药加剧死亡。
     外国传教士和民间组织设立粥厂,但杯水车薪,豫西山区的赈灾物资多被地方豪强截留。
     政府祈雨活动沦为形式,省府批文反而成为保安团强征粮食的借口。
     此次旱灾导致豫西人口结构剧变,青壮年大量外逃至陕西、湖北,为后续匪患埋下隐患。洛宁等地桑蚕产业经十年才恢复至灾前水平,印证了“大灾之后必有大衰”的民间谚语。
     中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杨钟健途经豫西时记录:“大路上尘土盈天,田野一片赤土,人民搓怨”。
     当活着成为奢望的时候,当土匪也是一种选择……
     (注:豫西特指河南省西部,包含洛阳、三门峡等地,属于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重灾区。相关数据综合自河南省地方志与华北灾情报告)
     洛阳。
     15岁的春妮蹲在干涸的河床上,用豁口的陶罐接石缝里渗出的泥浆。她爹三天前饿死在麦田里——那些本该抽穗的秸秆,早被蝗虫啃成了光杆。
     34;妮儿,快看火车!34;隔壁王瘸子突然指着山坳尖叫。春妮抬头时,正撞见钢铁巨兽喷着黑烟冲进隧道,车顶捆着的麻袋裂开条缝,金黄的麦子混着黄尘簌簌飘落。饥民们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枯瘦的手掌在空中乱抓,有人舔着沾了面粉的碎石嚎哭,仿佛那是观音撒的杨枝甘露。
     三天后,春妮在洛阳城外的乱葬岗,见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场景。二十几个脚夫正在卸运赈灾粮,麻袋上34;鲁省义捐34;的红漆还没干透,就被刺刀划开倒进私仓。
     34;这丫头瞅见了,留不得。34;穿绸衫的粮商话音未落,截留赈灾粮的粮商手下就扑了上来。
     当春妮裹着染血的绸布逃进伏牛山时,她不会想到,十四年后的自己会成为陇海线上谈之色变的34;雪里红34;。
     此刻,二十九岁的“春妮”已经成了大名鼎鼎的巨匪“雪里红”,她正蹲在土匪寨子的了望塔上,红巾蒙面下的疤痕隐隐作痛,望着山脚下蜿蜒的铁轨,像条僵死的蜈蚣。
     34;大当家,肉票进锅了!34;独眼探子呼哧带喘地爬上木梯,34;徐州来的三十节车皮,第三节装的是上海永安公司的棉纱,押车的是一个排的兵。34;春妮指尖摩挲着腰间的德造驳壳枪,枪柄上刻着34;青岛189834;——这是去年劫德国传教士专列时得的彩头。
     铁轨开始轻微震颤。二十个精瘦汉子从山洞鱼贯而出,从崖边一个纵越跳上火车,最前头的二当家老豁牙咧嘴一笑,露出镶金的门牙:34;弟兄们,给蝗娘娘上供喽!34;
     注:民国时期豫西“蝗娘娘”传说:洛阳薄姬岭村流传汉代薄姬(汉文帝生母)治理蝗灾的传说:她以毒饵诱杀蝗虫,灾后百姓建薄姬庙祭祀,形成“薄姬岭”地名。民国时期该地区仍保留农历四月初八的庙会,香火延续至20世纪40年代。
     先秦典籍记载的旱神女魃,在豫西民间叙事中与蝗灾叠加,出现“旱魃引蝗”的说法。洛阳烧沟汉墓壁画中的“神虎噬女魃”图像,民国时期仍被解读为镇压蝗旱联灾的象征。
     当第七节车厢驶过鹰嘴崖时,老豁牙甩出带铁钩的绳索。钩子卡进通风窗的瞬间,十几个黑影蝙蝠般贴上车皮。车厢里突然爆出惨叫声,两个押粮兵被钩穿锁骨拖出车窗,像破麻袋似的甩进深涧。春妮单脚勾住车

第326章 女匪雪里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