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脖子”降临!
紧接着是十挺崭新的九六式轻机枪!它与“歪把子”截然不同,修长的枪管上方顶着一个硕大的弧形弹匣(30发),像高昂的鸡头,因此得了“鸡脖子”的诨名。
“好东西啊!” 一个年轻的班长眼睛放光,“比‘歪把子轻快多了!弹匣供弹利索!就是这弹匣得省着点用。”战士们传递着那分量十足的弹匣,感受着比“歪把子”更现代化的设计和更流畅的操作感。
当五挺九二式重机枪粗壮的身影被合力抬下车时,现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绝对是大杀器!粗壮的枪管被密集的环形散热片包裹,狰狞的三脚架沉重无比,最显眼的是它那独特的供弹方式——一条条30发的金属保弹板整齐地码放在旁边的弹药箱里。“好家伙!‘野鸡脖子!这家伙一响起来,跟撕布似的,步兵的噩梦!”
负责重火力的小队长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手抚摸着那冰冷的散热片,仿佛已经听到了它在阵地上的怒吼。它的重量和火力,都昭示着这将改变根据地的防御和攻坚能力!
“手炮”就位! 小巧但致命的十具八九式掷弹筒也被搬了下来。这些不起眼的铁管子,看起来就像个大号烟斗,但抗日老兵们深知它的厉害——能把普通手榴弹精准地砸到几百米外的战壕里!“这玩意儿神出鬼没,打冷炮的宝贝!”几个老兵围住一具掷弹筒,熟练地比划着角度和距离,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它的轻便和曲射能力,是丛林山地战的绝配。
弹药在堆积! 真正让人心跳加速的是后面卸下的弹药!装着6.5mm有坂步枪弹(黄铜弹壳在火光下闪闪发亮)和7.7mm重机枪弹的木箱,还有专用掷弹筒榴弹的箱子,堆积得如同小山!搬运的战士们胳膊上的肌肉虬结,汗水浸透了棉衣,每一步都踩得积雪吱呀作响。“有了这些,够小鬼子喝一壶的了!” 张二勇抹了把汗,看着这弹药山,底气前所未有的足。
被小心翼翼、几乎是捧着下来的,是几个相对小些但更珍贵的箱子。
撬开盖子,里面是整整齐齐码放的、贴着英文标签的小玻璃瓶——盘尼西林!以及大包大包用油纸严密包裹的磺胺粉!
“药!是救命的药啊!” 一直强作镇定的军医再也忍不住,几乎是带着哭腔扑了过来,颤抖的手拿起一瓶盘尼西林,对着火光仔细看着那白色的粉末,仿佛捧着稀世珍宝。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战士都明白,这些不起眼的瓶瓶罐罐,能挽救多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战友的生命!它们的价值,甚至不亚于那些机枪大炮!
当最后几块沉重的防水帆布被猛地掀开,露出底下那几堆被严密包裹、用粗大绳索固定在卡车底板上的墨绿色金属构件时,整个营地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瞬。几个眼尖的老兵,瞳孔骤然收缩,呼吸都屏住了。
“老天爷……” 一个满脸络腮
第424章 从“鸡脖子”到“大队炮”的致命补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