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原有的学籍,从童生到进士依旧保留,虽说,生活待遇不比以前,可在教育的物质扶持上,倒是比以往高了不少。
朝廷并没有扶持私塾模式的族学,想要获得朝廷的支持,那必然要有地方官府介入创办的学堂,如此,那些秀才或贡生就有了生计。
这类模式并非是义务教育,当前大明正处于打破学阀垄断的阶段,
过程之中,自然会有人感到不适,就这还是在朝廷没有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下。
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阶层,对于原本的高级阶层,都存在着一些莫名的幻想。
比起北平贵族的私人聚会,要说机会最多的,无疑就要北平歌剧院莫属。
天下不需要承平太久,奢靡之风必然甚嚣尘上。
对于大明而言,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毕竟赚了钱没地方花,那只能说明大明发展进入了瓶颈。
朱祁钰创办了歌剧院之后,并非没有人想要模仿,只不过这类模式被搬到了酒楼之中。
唱曲的角儿如同以前的花魁一般被打扮塑造,受人追捧之后,便有了价值。
好比歌剧院的李惜儿,在北平就是连大部分贵族都要仰望存在,这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隔离感,让那些手握大把钱财的人欲罢而不能。
李惜儿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自知,毕竟作为歌剧院首席,以及景仁宫御用艺人,她所能够接触的人并不多。
幼年时的风尘气早就在内官和宫娥的教育下变得越发端庄,留下的经验也让她知道,自己的一切皆是圣人给的,若无圣人允许
第1192章 既是裁判又是选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