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传统手工业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在民间,男耕女织依旧是百姓最多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小农经济多而散,也给了大部分商贾机会。
商贾走到田间地头,收购百姓的手工作品,多以布匹为主,再经过囤积,形成规模后投放到市场,以此取得相对应的议价权。
而京城商会所采取的承包方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再改进。
由掌柜直接向村正村长谈,承包一个村的桑田稳定供货给商会,以距离为标准,路途遥远的,则是收购其蚕丝。
这就有效利用了小农经济的生产力,农户即种田,也可以是纺织工人。
因为京城商会的名号在北平拥有足够的影响力,从而辐射到周边,对于上村谈生意的掌柜来说,整个谈判过程并不难。
其效果也十分显着,最直观的就是北平周边的村镇都发展了起来。
不仅仅是纺织业,就连果蔬种植业也是如此。
作为京城商会会长的老父亲,陈循自然是知道这过程的运作方式,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一介商贾若是发展起来,其手下靠商贾吃饭的人是何等的能量。
这样的能量,得亏是握在圣人手中,换成别人,陈循就要上奏打压了。
要知道,一个村就算只有百余户,可与京城商会建立稳定供应关系的村落,可不仅仅是一村,而是数十的规模。
一旦动员起来,那可比一个千户所的兵力还要多。
陈循现在倒不会苦恼这些事,毕竟大多数工作,他已经交给了左右侍郎来操持,陈循主要就是盯着,一旦有什么情况,那他就要站出来拨乱
第1195章 家经难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