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39章 太平天国内部博弈,咸丰新年好消息,忽必烈犀利评判[1/2页]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张石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毛贼撤军了?”吴文镕瞪大眼睛,完全不敢置信。
  所有参战双方都知道,西征军最大的目标就是拿下湖广。
  武昌作为湖广两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怎么可能会被西征军就此放弃?
  吴文镕飞速来到武昌城墙上,对着江面眺望。
  长江北岸的汉阳、汉口两地,原本密密麻麻令人望之心惧的太平军营地,的确完全消失了。
  吴文镕再往东边看去。
  长江辽阔的水面上,视线的最尽头,西征军的最后一批船只正在浩浩荡荡的顺流离开。
  吴文镕呼出一口气,几乎是瘫软坐地。
  “好,好,好!”
  虽然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但武昌保住了!
  同一时间,西征军主帅石达开从安庆火速赶回了天京,参加天王宫举行的军事会议。
  “简直是胡闹!我军已经包围武昌,马上就能发动全面进攻,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让我们撤军!”
  石达开平日里很少在四王会议上如此动怒,但这一次也是忍无可忍。
  西征是石达开的功绩来源!
  东王杨秀清叹了一口气,语气稍微放缓了一点。
  “石兄弟,不是我们想要故意为难你,是现在扬州形势告急啊!”
  在扬州城外的是清军的江北大营,由钦差琦善坐镇。
  琦善这个人虽然胆小如鼠不敢去和北伐军主力对抗,但打个扬州还是可以的。
  北伐军离开后,扬州内部兵力本就颇为空虚。
  琦善也不直接攻城,每天就在扬州城外挖壕沟、筑营垒,摆明车马是要长期围困。
  此外,琦善还调来了大量原本的漕运船只组成一支水军,拦截太平天国从水路对扬州进行补给。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扬州城内太平军告急不断。
  北王韦昌辉叹息道:
  “石兄弟,我们本来也打算等你打下武昌城后再调兵的,可现在的局面是真的来不及啊。”
  韦昌辉说话时,眼中闪过一丝狡狯。
  调石达开回来,本就是韦昌辉的主意。
  韦昌辉明面上是北伐军统帅,但实际上他压根就指挥不了几千里之外的北伐军。
  北伐军攻破大清京师,韦昌辉也分不到啥功劳。
  北伐军若是失败,韦昌辉作为北伐军统帅甚至可能会背锅。
  那咋办?
  韦昌辉本着“我过得不好,兄弟也不能过上好日子”的方针,强烈建议调屡战屡胜的西征军主力回援。
  而且韦昌辉还有正当理由。
  庐州那边的胡以晃部,此刻被清军重重包围,自保有余支援无力。
  天京这边,又要面对近在咫尺的向荣江南大营。
  武昌方向,韦俊本就是韦昌辉的弟弟,统领的军队是北王府的军队,调回来不是很正常?
  洪秀全打了一个哈欠,道:
  “韦俊回来了之后就调去解围扬州吧,石祥祯可以继续驻扎安庆等待机会。”
  “还有,林凤祥和李开芳的援军派出去了吗?”
  杨秀清看了一眼韦昌辉这个北伐军统帅。
  韦昌辉开口道:
  “已经安排好了,天王。曾立昌、陈仕保、许宗扬三人率领八千援军即将出发。”
  韦昌辉说到这里,又转头对着石达开道:
  “石兄弟,你的西征军毕竟是直接连通天京,进可攻退可守。”
  “北伐军林凤祥那边却是孤军深入,咱们得优先保障他们。”
  “而且八千援兵都还得是咬着牙挤出来的,你就体谅一下吧。”
  石达开:“……”
  话都到这份上了,他确实也没办法说啥。
  杨秀清叹了一口气,意有所指地开口道:
  “咱们的兵力还是不够啊。”
  太平天国四王中,以听命洪秀全的部队数量最多。
  但这些部队只有一万人在胡以晃的率领下如今位于庐州,其他都驻扎在天京,一步不动。
  若是能调动天王麾下部队,太平天国也不至于会如此被动!
  洪秀全喝着茶,只当做没听见。
  天王也有话讲。
  杨秀清的东王军队不也驻扎在天京,一步没动?
  但凡你杨秀清愿意派兵出去打,石达开、林凤祥两路的兵马至少能各自多个两三万。
  你东王不派兵,让我派兵?
  想啥呢?
  石达开见状,叹了一口气。
  “好吧,既然大家都有困难,那我自己带着翼王府的军队独自西征,可以吧?”
  石达开在天京还是有一万多军队驻守的。
  洪秀全和杨秀清对视一眼,露出笑容。
  “没问题。”
  韦昌辉当然也不反对。
  石达开愿意带着麾下精锐去给天国拼命,为啥要反对呢?
  会议结束,石达开没有等待平日里的中立派盟友韦昌辉,而是一个人闷闷不乐地离开。
  坐在晃晃悠悠的轿子中,石达开下意识地掀开窗帘,注视外面的天京街道。
  宽阔的街道两旁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门面,但此刻无一例外全部紧闭。
  这些门面的原主人,要么就是在天国各种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着后勤补给等活动

第1339章 太平天国内部博弈,咸丰新年好消息,忽必烈犀利评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