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夷道若?,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窬,
大方无隅,大器晚(免)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白话译文:
上士之人听闻大道,勤勉而行、戮力不懈;
中士之人听闻大道,将信相疑、时存时亡;
下士之人听闻大道,讪然大笑,要是不笑就不叫大道啊!
因此古来成语说:光明之道,像是暗昧;前进之道,像是後退;
平坦之道,像是崎岖;高尚之德,卑如山谷;
大功彰着,像是受辱;广博之德,像是不足;
刚健之德,像是偷惰;质朴真实,像是空虚;
方正广大,便无棱隅;宏伟器识,不必期成;
大道之音,无声可闻;大道之象,无形可见;
大道隐微,无名可识;就只此大道善於助长万物、成就万物!
药方:
别人怎麽说是一回事,我怎麽做更是一回事;这回事不同於另一回事,只
此一回事,如其所如,自自在在!
世俗人看得很低,而值得作的事,往往具有强大的生长力量,可以一试!
自然大道是自然,是大道;自然就不在意他人,而是自自然然;
大道就不避崎岖,何路非大道也。
大道是看不见的、听不着的,但它就在生长中!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白话译文:
大道之生,浑沦为一、不可言说,
不可言说,分裂为二、转为可说;
既为可说,参合天地、成就为说;
说必有指,指向对象,构成万物。
万物存在载负阴柔而环抱阳刚,养其虚灵之气以为调和。
孤、寡、不德这些话头是人所厌恶的,而王公偏以此自称,为的是调和其气。
如上所说,存在事物虽或减损,反而增益;虽或增益,反而减损;
这道理是前人所留下的教示,我也同样的教示你!
矜强自恃的人,不得好死,我将以此做为教示世人的纲领。
药方:
人们用语言名号去对既有的存在定下标签,但可不要忘了未贴标签前,
正是存在事物生长的过程!
任何存在事物总有阴阳刚柔两个对立面,用你的谦卑心灵去活转它吧!
处环中以应无穷!
教,是不言之教,是柔弱之教,这是生长的关键处;即使要说话,还是要
归於不说。
损之可益,益之可损,自然有一种持平原则,人间福分亦是如此,且安心吧!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白话译文:
天下间最为柔弱的,往往能够驰骋在最为坚固的事物之间。
没有形体的东西可以透入看似没有间隙的地方,
我因此明白到无所造作、自然而为,是真切有益的!
不经言辞的教导,不执着造作、自然而为,这样的智慧,普天之下,很少
人能及得上啊!
药方:
有形有象的东西必然会毁坏,无形无象的东西却可以长存!
修行,不是去追求有,而是回返於生命的无,无是本源!
说了有作用,但不说有时作用会更大、更大!说与不说
之间要拿捏恰当!
不是不作,而是作了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才能开启新局!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白话译文:
名誉与生命,何者可爱?
生命与财货,何者贵重?
获得与失去,何者有害?
因此过分的贪爱必造成更大的耗费,
更多的积藏必造成更重的损失。
知其所足,不受侮辱;知其所止,无所危险;如此便能长久存在!
药方:
厘清何者是须要,何者是欲望、是贪求?对生命会有基本的帮助!
生命是无价的,用生命去换取其他有价的东西,这是人世间最大的倒反!
有个小洞洞,可能保住了整体;封住了那小洞洞,可能垮掉了全部!留些
缺憾,可能是保住美善最好的药方!
知足的人是富有的,知止的人是有福的,合乎大道就能长久!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白话译文:
大道之成,若有所缺,它的作用,永不衰败!
大道满盈,若有所虚,它的作用,永不穷歇!
大道平直,像是屈折;大道巧妙,像是愚拙;
大道善辩,像是口讷,
行动可以克服寒冷,安静可以克服暑热;
心神清静方可以君临天下。
药方:
大道生於有余,留有余可以补不足,天地之大,有余可以容物,可以延年
!记得:不要做尽了!
真正会说话的人,话说出口,就要能回得来,这叫讷。
清静是让浑浊的澄明了,让躁动的安住了;你的心自在了,事物也就找到
他们的家!
留些愚拙给自己,一方面让自己有变得聪明的可能,一方面让别人有聪明
的喜悦!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白话译文:
天下有道,国泰民安,战马退回田野,耕种农作;
天下无道,战乱不息,怀胎牝马,只得生於郊野;
最大祸害莫过於不知足,最大罪咎莫过於贪欲掠夺;
由此看来,能回心向内,体会原本富足,这才是永远的富足!
药方:
自然大道,原本富足,寻於本源,自在自得;一心向外,求不得,苦,奈何?
检察心念:念头!念头!念要回头,才有了时!念不回头,执之成迷!迷
而成惑,难解、难解!
欲望会生出力量,但这样的力量往往会牵引出更大的毁灭性力量!可不慎哉!
知足常乐,乐在知足,这种满盈的感觉,极为自在而可贵!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白话译文:
不出门户,知得天下大道;
不窥窗牖,见得天理自然;
那出离自身愈远的,对大道的体会也就愈少;
因此,通达自然大道的圣人不往外追求,心中自有体会;
不往外窥探,言说自然明白;不造作执着,活动自然天成。
药方:
认知是指向对象,但判断总要回到自家心中,这就是道。
事物清楚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心理要明白!明白就是踏实!
紧抓着,把事情做好了,那可真很累!放开它,事情自然天成,才是工夫
!自然工夫!
不要没命的努力,要安身立命!让开!一切自然天成!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白话译文:
为学旨在日益增进知见,为道重在日渐减损执着!
减损再减损,减损到无所造作,无所执着的境地;
无所造作、无所执着,便能无入不自得,自然而为。
顺着自然常道,安宁无事,便能得到天下;
若是生事扰民,那便无法得到天下。
药方:
浑默之智,无为天成,放得下,提得起,这样才能做大事!
不要老往外去追逐,要回头观照自己;观照自己,才能歇心!
做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不生事扰民,但要无事而有事!
不执着、不造作,只是当下活着!这就是生,就是活,活出意义,活出个
自然天机!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白话译文:
圣人守着恒常大道,不偏私其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良善之人我良善待之,不良善之人我亦以良善待之,我只直心行善罢了!
信实之人我信实待之,不信实之人我亦以信实待之,我只直心信实罢了!
圣人居於天下,翕合他的意志,天下浑合,其心自然无为。
百姓都敬畏而专注地听闻,圣人当成孩儿般的呵怙着他们!
药方:
直心行善,入於造化之源,不计较眼前的利害,此是真积德!
大道无私,只要让开,天理自然彰显,洒落工夫就此做去!
浑默之智,翕合其心,能止能观,万物自在自得!
放弃了权利的自我,心中常有别人,这样才能有一超越的大我!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白话译文:
出而为生,入而为死,生存之途径,十之有三,
死亡之途径,亦十之有三;人为了谋生,行动而堕入死地的,也十之有三。
这是何故呢?因为他为了生命谋生太丰厚了!
据闻善於摄养生命的人,在陆地行走不会遇见兕牛老虎,入军作战也不会
为甲兵所伤;
兕牛用不上?的角,老虎用不上?的爪,士兵用不上他的刀刃,
这是何故呢?只因为这个人不露杀机,没有致死之地啊!
药方:
生命的特质就是它自己有他的生、他的命,因此不能太奢求,也不能太用
心,要浑默些、放得下,往往好过活!
生命、生命,有生,有命,生是创造,命是限
制,正视命,才有得生。
藏其杀机,不如消化杀气,化得了杀气,就可以无死地,就可以保生!
处所情境就是天地,有天有地,便是道理,便是生命之所寄!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
道之生,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白话译文:
自然大道,创生天地,
内具本性,蓄涵其中,
存在事物,形着其体,
事物相接,造成时势。
如此说来,存在万物没有不遵从自然大道,而以内具德性为贵的。
自然大道的创生,内具德性的蓄涵,不经赋予与命令,就只是自然无为而已!
正因自然大道,创生天地,
内具本性,蓄涵其中,
就如此生长、如此发育,如此结籽,如此成熟,
 
(道德经)道家典着 41---60[1/2页]